青春期的我们如何与父母相处
从儿童过渡到青年的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断乳危机”是在温暖的襁褓中度过的,幼儿的反抗是一段时间的哭闹,那么,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却来势迅猛,锐不可当。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亦随之而来,令当事双方都倍感煎熬。
生活镜头:翅膀硬了,听不进话了
小强的爸爸经常出差,常通过电话关心小强的学习。以前,小强特别听话,每次通电话都会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会好好学习的。”
但上初中后,他仿佛一下子变了个人,爸爸在电话里多嘱咐他几句,他马上就会说:“知道啦,我耳朵都磨出茧子了!”
可爸爸觉得小强根本就没听进去,比如自己每次提醒他多吃营养健康的食品,可他几乎天天都是薯片、可乐不离身;提醒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小强还是很喜欢和成绩差的孩子交往……
而在小强心里,爸爸越来越不理解自己了,他真是有点烦爸爸呢!
心理点评: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他们急切地想弄清楚有关自己的一切: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性格特点、自己的理想……而这一切有关自我的答案,很多时候是要依赖包括父母在内的周围人的反馈的。如果父母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孩子在感受良好的同时,也更愿意与父母交流。反之,如果他们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不能被理解,还总是被教训和命令,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被重视的,没有价值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下,他们很容易与父母出现冲撞。
给孩子的建议:
不管父母能否理解我们,作为越来越独立的个体,我们还是要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比如,可以直接告诉父母:“我现在心里有点烦,想安静一会儿,待会儿我再和您说这个事情!”也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与父母沟通,很多语言表达不出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则顺畅得多。当然,也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新的信息告诉父母,在聊天中,可以促成父母对我们的理解。
生活镜头:妈妈总想窥探我
洋洋从小和妈妈的感情很好,就像好朋友。
但是现在,发生了一些变化,洋洋不再像过去那么信任妈妈了。有时候妈妈走进她的房间,她正写着什么,一见妈妈进来,就赶快藏起来。妈妈问她写什么了,洋洋就会特别不耐烦地顶撞妈妈:“你管那么多干嘛!”有一次,她生硬的态度差点让妈妈流下泪来。
妈妈经常对阿姨说:“现在这孩子和我越来越不贴心了!”
洋洋听着很烦,但也有几分心疼妈妈。但是,她就是受不了妈妈总想窥探自己的行为。
心理点评:
青春期的孩子有着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这个时期的他们敏感、细腻、多愁善感。如果他们内心体验到的很多情绪情感,是在以往与父母的交流经验中没有涉猎的,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不愿意将这种情绪体验告诉父母了。
而相比之下,知心的朋友和要好的同学,更容易成为他们倾诉内心想法的对象。当然,也有很多少男少女会通过写日记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情感。
父母的确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但是很多父母冒犯孩子的隐私,初心并不是要伤害孩子,而是出于担心,因为他们觉得不能从正面途径了解孩子了,所以,只能“偷偷摸摸”,结果这反倒导致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给孩子的建议: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多与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是让父母放心的很好的方式,当他们知道你的所思所想,知道了你是安全的,他们就没有必要干涉了。
当然,也可以告诉父母,你需要被尊重,请他们配合你。总之,把自己的需求亮出来,去争取父母的配合,比隐性对抗更有效。
以前从来不讲究穿戴的贝贝,进入青春期后臭美得不得了,妈妈买的衣服都入不了她的眼,非要拿了钱约上同学一起去买。
以前放假后,贝贝都是和父母一起去看望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但现在贝贝的假期社交活动特别多,今天这个要过生日了,明天那个要出国了,小小的孩子,饭局还真不少。
其实花点钱父母倒是不心疼,就是害怕孩子们混在一起学坏了,耽误了学习。
这几天,贝贝一个朋友的父母出国了,她们几个小伙伴要去和这个同学做伴。妈妈不同意,贝贝就和妈妈急了,说妈妈不通情达理,不理解他们。但是妈妈是真不放心,生怕这帮不知轻重的孩子凑在一起闯点什么祸出来。
心理点评:
青春期是一个非常重视同伴关系的年龄段。一方面,这是他们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一个表现,他们渴望像成年人一样地社交;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同伴交往中,也常常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比如说盲目的跟风,不分是非的仗义,彼此之间的攀比……这些,也是让家长不放心的因素。
面对突然长大的孩子,家长们有时候也不知所措,所以,他们常常就产生了对孩子的冒犯,导致了两代人的矛盾。
给孩子的建议:
对于孩子来讲,不妨与父母形成约定。比如,行踪及时通知父母,但是父母要允许自己和好朋友进行私密交流;交的朋友要及时告诉父母,但是父母不要干涉自己的交友方式;有问题可以一起探讨,但是父母不要强加他们的观点给自己……当规则制定出来之后,大家就可以一起遵守了。
总之,我们不是不需要父母的支持,而是需要父母合适的支持。而如何做才是合适的支持,这是需要我们与父母一起来探讨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