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之后
龙苑中学 黄 静
[案例呈现]
周五,突然得到消息:初一学生小A被我们初二的学生打了,并且还涉及到校外社会人员的参与。而“涉案人员”正是我班的小S。说道小S这位同学,虽然平时学习被动、叛逆得利害,脾气也很倔强,但终究也不至于纠集社会青年去欺负低年级的学生吧!后来,经过我对整个事情的详细了解后,方弄清这件事不仅和班上小S有关,还涉及到小L,而所涉及到的校外社会人员正是小L找来的。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几天前,我班与初一某班一起上体育课,小A为了打篮球时的场地问题与我们班级同学发生冲突。最终,双方大吵了起来,言语中双方都不服气,并扬言要教训对方。不过当时双方并没有付诸行动。然而就在今天,小A在放学后找了几个同学围住了小S,此刻小L也正好看见,在此情况下,小L也打电话叫来了所谓的帮手(他的几个表哥),最后所幸没有酿成群架。
[案例分析]
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导致吵架或是拳脚相向,甚至发展到多人参与的事件在如今的中学校园出现的几率不小,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如何才能有效地处理这个方面的问题呢?
由是本例中发生的事件出现在初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处在最不安分的年龄段,身体成长的同时,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中学生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情绪容易暴躁和失控,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处理一切事情,与
然而,学生对
舆论就是人们对社会对生活中各种问题发表意见,发表评论,是现实社会中问题的反应,是人们生活中问题的反应。
舆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班集体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利用班级中的舆论力量来管理,给学生以正确的生活导向。
班集体的舆论就是班集体每个成员对社会上的问题,对学校生活中、班级生活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评论,这也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的。
这些意见评论,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属于自觉地,就是在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之下,有组织的来进行的,这是一种舆论,我们管它叫做自觉性的舆论
另外一种就是同学之间彼此聊天,发表自己对问题的一些意见,一些评论,一些看法。这是自发的,没有组织,没有引导的舆论。
在所有的这些舆论中也可以分成两种性质:一种舆论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还有一种舆论,当然这是少量的,支流的了,就可能是比较消极的,不健康的,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舆论存在。正确的舆论往往对同学的行为有一个规定、约束和调节作用,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一个激励,鼓舞的作用。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单纯洁白无暇的少年儿童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要注意培养正确的班级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案例处理]
从这个案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处理这种事情,如果能适当的借用班集体的力量会有超出想象的收获。在本例中,事情发生后,除了与当事学生个别沟通,与家长交流外,我召开了两次班会。
第一次班会我并没有邀请这两位同学参加,而是向全班同学说明了整个事件。同时也请全班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这件事绝不仅仅是他们两人的错,全班同学都有责任:首先,同学们知情不报。体育课上发生的事全班都知道,却没有人在第一时间向我报告;其次,大家对同学的不当行为也没有及时劝阻,尤其是班干部,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作为班主任我也当面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检讨: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没有想到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是因为对老师信任度还不够。这里老师向各位同学保证,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是班级中的一份子,学生的事儿就是老师的事儿。当他们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的心怀永远向他们敞开。接着,我与学生们就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作了讨论,并最终达成了共识。
第二次班会则是全体同学共同参与,首先两位同学就自己的行为主动向全班同学道歉——是因为他们使班级荣誉受损。接着同学们就如何恢复文明示范班的荣誉,如何进行补救措施开展了讨论。讨论中,不少学生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来为班级挽回荣誉的责任感,使两位“涉案”学生非常感动,并表示以后决不出现类似现象。
[追踪反馈]
两次班会后,这两个叛逆的学生的确没有特别的消极情绪,在行为上也注意约束自己,在事后的某一天,小L还跑来告诉我小a又来找他麻烦,但是他没有理睬对方,看到他愿意来信任我并忍住脾气没有理睬挑衅的学生,我觉得他们从这次事件中还是有所收获的。而班上的同学与他俩也相处得很好,不少同学在周记中也表示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为整班级荣誉而努力。看到这件影响比较大的事件没有给班级的班风造成影响,正确的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反而使班级的凝聚力增强更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