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学校信息公开专栏 > 单位业务 > 师资建设 > 教师队伍 > 教科研工作 > 过程资料
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探索

作者(来源):潘荣珍    发布时间:2005-12-28

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探索

龙苑中学赵瑜炳

 

一、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背景: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图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对目前,青少年对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已表现出严重的“营养不良”,如传统的端午节.重阳节的民俗节日含义不清楚,孩子重视“圣诞节、情人节”等。在中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思想指导:

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弘扬民族精神。

2、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要以民俗节日为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社区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要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长期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

三、学校德育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践:

为充分挖掘这笔财富,拟订节庆教育的认知目标和学生实践目标,并共同策划组织节庆活动。他们对传统主要节庆的内涵进行提炼,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将这些节日分类,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归为文化类节日,重阳节为爱心类节日,清明节为纪念类节日等,我根据节日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的德育教育。

1、清明节——革命传统教育的节日。

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创造者。学校充分挖掘“清明节”这个民族节庆的教育资源,每年4月5日组织师生参加龙华接到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参加社区“烈士诗歌朗诵会:龙华魂”活动。尤其我校的德育基地——龙华烈士陵园时常有我校龙陵讲解队伍为中外来宾实施讲解。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嘉奖、表扬。这支队伍成为我校社会实践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同学们在参与营造社会育人大环境的过程中,提高了道德认识,做人道理。

2、端午节——弘扬民族文化的节日。

为了使学生感受端午节这个民族节庆的文化内涵。我利用社区共建文明单位有利条件,开展学校与社区端午节一系列活动。走进来,请老妈妈传授包粽子的技艺,买来了粽叶、粽米和赤豆。同学们学得认真,增添端午节得气氛。利用二期课改得契机,请语文老师一扬大概,上了一堂有关内容得课。我校也请林征老师上了一堂生动活泼得主题班会,周围挂满了艾叶、菖蒲、香袋。同学们在节庆文化中得到熏陶利用升旗仪式,请党员老师主讲《弘扬民俗文化,推进素质教育》。展示了校园精彩纷呈得端午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学校文化生活。

3、中秋节——人文精神教育的节日。

中秋节是弘扬美德的节日。通过历史老师介绍中秋节,学生了解了吃月饼的习俗和团圆的意义,应该达到和谐境界。每年我们邀请了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学,召开座谈会,用学校“献爱心”基金买些月饼赠送给他们及家人,让他们从中品尝人生快乐的滋味。

同时,我们也带学生慰问了敬老院的老奶奶和老爷爷,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献爱心”的境界,使学校发展得更和谐。

4、重阳节——尊老爱老教育的节日。

尊老爱老历来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了解重视重阳节的学生不多。对于它的各种习俗也不太了解。尤其使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一年一度秋

风劲”的重阳节,更是寥寥无几。我们就利用升旗仪式,请党员老师作专题发

言《尊老爱老,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演导,讲述相关的民间创说,介绍登高、赏菊、唱葡花诵、吃重阳粽、插茱萸等习俗,并让学生写下对长辈的节日祝福。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同时,培养他们从小尊老爱老的良好品质。

四、在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践中的思考:

1、成效:民族文化教育进课堂都是围绕着区教育局所倡导的主题性德育。民俗文化教育进课堂,校园里热闹了,教育也活起来了。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都体会到,民族精神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民族精神的培育一定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他们认知的接受能力。在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时,我始终遵循“区教育局所倡导的主题性德育,以学校为本的原则。学校利用民俗文化节庆,就是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因此,在弘扬民俗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活动中强调学生的真实感,真实体验和真实的思想收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我认为民俗教育则比较理想的切实点,对民俗文化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寻“根”的教育,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教育,实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融合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

现在请我们学生说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肯定能行了。但中华美德有哪些,有哪个历史遗迹,能讲出中国四大发明吗?能说出几位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我想说不出的也不在少数。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事实上,这些传统节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思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民族精神风貌的意志和品格,是促使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建学校“民族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参与,深入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践,需要有校本新课程教育学生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方面,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就是要引导少年儿童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认为,活动形式多样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持久性,根据节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周” 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重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校(班)会、团(队)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等。通过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定期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2)、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每天坚持升降国旗,每周举行国旗下讲话,全体中小学生都应会唱国歌。学校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灯箱、语录牌等,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

2005.11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54358566-107 Email:lyxx_xug@xh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