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亦无穷也——记语文导师团第三次活动 王 燕
三位老师以聊天的方式开始了我们本学期的最后一次指导团活动,他们热情的与我们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尤其是
当三位老师第二次谈及紫阳中学的
有感
有感于第三期教学指导团的启动大会
龙苑中学 王 燕
坐在园南中学的会场中,身边满坐着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老师,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表情,或是作为教学指导团第二期学员满载着学成的收获,或是作为教学指导团第三期新学员急切渴求成长的期待…… 身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感自己的幸运。
偶遇紫竹园中学的罗佳莉,方知她也是指导团第二期的成员,立即问她参加指导团的感受如何。她笑答,挺好的,你会觉得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成长,对自己挺有帮助的;关键是当你开课什么的,大家还会帮你一起磨课。总之,这个过程还是蛮开心的。话语虽简短,却已道出了她最真实的感受。我的嘴角不由微微扬起,嗯,接下来的三年,我也会像她一样,充实着学习着成长着的……
开学典礼上,
“专业功力、综合素养、课堂教学能力;我们不能只注重课堂的形式,而不重视课堂的本质;学员的学习光靠外力是不够的,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正如同庄小凤局长最后所讲的话语,接下来的三年将是我扬帆起航的三年,真心感谢指导团为我们所创设的良好的学习机会,接下来的日子无论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澎湃,我都要努力驾着我的小船往前行驶,至于能走多远,全在于自己的用心和努力。
成长的起点
龙苑中学 王 燕
第一次参加徐汇区语文教学指导团的活动,陌生而欣喜。会议室里,有感于许贵荣老师、沈玉麟老师始终洋溢的教育的热情以及对我们年轻学员的鼓励与期望,欣羡于已参加一年的学员们的满满收获与可喜成长,同时庆幸有此机会能与这样一群老师一同学习、交流与成长。虽然已是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五年,但此刻的我却有种扬帆起航的快乐。我相信,这里,将是我成长的又一个新起点。指导团的活动,感觉很实在,从读书活动、沉浸文本、听课评课、撰写教案、说课指导、作文教学指导、诗词吟诵、朗读技巧、考点研究到学校语文的相关活动,始终密切围绕着教学实际开展,有些活动正是我内心所迫切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的。所以听了沈老师关于指导团的这些主要活动介绍后,心中窃喜,我来对了,因为这里有所我需要的。会上,无论是两位老师所强调的肯钻研的精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还是老学员张舒所总结的刻苦与热情,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与压力并存的环境,只有付出努力与心血,才有可能得到回报。三年的学习将是充实而忙碌的,但若用心钻研思考,必将有所收获。
走出会议室,心中默念:从今天起,看书,学习,用心备课、上课,要做个有修养的、让人喜欢的、多点书香气的老师。
我自己的优点:
1。 声音好听,虽不太懂朗读方面的技巧但很喜欢朗读,喜欢展现自己的声音,在朗诵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关于朗读技巧很希望能得到沈老师的指导)
2。 教态自然从容亲和,课堂应变能力较强,如遇到超乎课堂预设的情况发生,往往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3。敢于思考与探索,不喜按部就班传统的教材处理,敢于有所突破
4。 善于倾听学生的问题与回答,注重对学生的及时反馈与帮助
5。 有阅读语文教学类杂志的习惯,并能偶尔做些阅读笔记,以帮助自己的成长
主要问题:
1、文本解读、教材处理能力有欠缺,在找到教学的切入点或是明确课堂教学的主问题方面功力不够。
(可通过自己多多实践、多多上课开课反思积累经验来帮助自己成长;同时也希望能得到指导团老师的帮助。)
2、课堂节奏偏慢,可能也与自身性格有关,缺少课堂的激情呈现,课堂不够大气。
(多多观摩优质课,多学习别人的教态与教学设计安排,对比自己的课堂处理,通过反思总结出节奏偏慢的背后原因,是教学设计冗长环节繁琐还是学生的主观原因等等,在原因剖析清楚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明确改进目标与计划。)
3、字迹比较幼稚,缺乏语文老师应有的写字素养。
(每天练钢笔字一页,把每堂课的板书都当做自己练粉笔字的机会。)
真可谓“教学规范手册”
龙苑中学 刘 璐
今天,在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徐汇中学,
听课有感
龙苑中学 王 燕
听了市二初的
想到自己的学生,原本多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啊,现在留下的只有小和尚念经般的齐读了…… 告诉自己,从两分钟预备铃开始,让学生们重拾诗情画意,重新有感情的朗读起来……“向素质要分数。”
想起一句话,诗酒趁年华。语文课,要的就是一份“醉”意。诗酒趁年华
《风筝》教后感
龙苑中学 王 燕
求其末而舍其本也,非也,非也。一堂课,即使课堂流程顺畅,环节设置密切相连,但学生仅是一个个评论员,没有真正沉浸到文本中去,便不是语文课。
语文课,首要的是也是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究竟写了什么?
《风筝》究竟写了什么?“我”为何会毁掉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的风筝?小兄弟那么喜欢风筝为何要躲在少有人去的堆积杂物的小屋的一个尘封的什物堆中偷偷的做风筝?小兄弟为何会忘记了童年的这件往事?“我”毁风筝这一幕真的是“虐杀”吗?……只有真正沉浸文本,理出答案,才是读懂了文章。听了
可以说,指导团的两位老师对我的指点让我有如醍醐灌顶般,让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语文教学上最大的问题之所在。能够得到两位老师的耐心指导让我深感幸运。
两位老师指导完毕后,下午的一节语文课我迫不及待的在一个班级又重新上了一遍课文。这一次,整整一节课的时间,一起和学生读课文,读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读到我们自己也深深的沉迷在这文字中……即便下课铃响,学生依然手捧着课本,嘴里读着课文。
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吧!
那些年我们追的“语文”
龙苑中学 王 燕
曾经的曾经,我也是个爱读课文的孩子,每当语文课铃声响起,总是立马拿出书本,投入上课状态。那些年,语文课上虽有着恒古不变的模式——读课文,概括大意,分层次,明确中心意思,撇开这一点不谈,课堂还是充斥着朗朗读书声。我也曾摇头摆尾的醉心于古诗词朗读中,也曾热情于课本剧表演中,也曾踊跃于现代诗歌朗诵中……
而现在呢?用叶开的话来说,就是“语文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话虽有些骇人听闻,但也足以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和警示,语文教学怎么了?
今天,
感
让学生沉浸于文本,是我们每个语
从今天的学习中,从最
改变,从当下开始!
希望那些年的朗朗书声,不仅只存在于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