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研究型教师有多远?
―――写在我制定个人三年规划之前
学校的《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区教育研究成果推广方案的课题研究》、《“开发民俗节庆内涵,弘扬中华民族教师精神”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活动蓬勃开展,促进了我们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是个人发展的舞台,要认真制定好三年个人规划。
我通过二年的《教学反思》过程中,确实要使自己从 “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转变时而发出的阵痛。我们中学教师必须角色转变,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那么,什么是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
我知道: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且教育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大有人在,但这些教师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却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成文指导实践,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但不善于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
教师要经常反思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
反思一:不能把常规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调查发现,我们的老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 “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等等,面对这些“困惑”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当中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
反思二:不会把“问题”变成“课题”,我们心中藏着很多问题是不是都值得研究呢?我们时常不能做出选择。例如我们平常总是赞叹某位教师教学口语具有艺术性:一段深刻精辟的阐述,让学生终身难忘;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让学生信心倍增。那么这样有魅力的教学口语是否值得我们去研究,在不同的学科中它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能否总结出来让大家学习?等等一些问题,对于我们多数教师来说,除了感叹很少去认真钻研。 反思三:知识储备不够,当我们遇到一些对教育教学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问题时,我们想通过研究加以突破,可在研究中不是被某一专业知识卡住了,就是因缺少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或研究方法不当而中途流产!
反思四:功利之心湮灭了创新之花 ,为了晋升职称或参与评优,我们在公开场合下努力贴近新教学理念去上课、去评课、去说些与时俱进的话。当评审需要论文时,我们会东拼西凑速成教研论文。我们的教研论文没有了科研的灵魂——独到与创新,这就是我们这些不能超凡脱俗的多数教师的无奈,
反思五:不能很好地利用学校课题和身边的资源,我们都明白我们搞教研离不开学生、教材、课堂和学科教师伙伴,还有图书馆、互联网、学生家长、社会机构、名人专家等等,他们都是我们教研过程中可能求得帮助的对象,我们对这些教学研究的“资源”利用得怎样?我们在不经意中浪费了我们拥有的资源。
在今后的三年中,我们应该从“教书匠”走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把自己培养研究型教师列为重点内容,教师的反思和课题研究会使教师充满智慧,这样我们教师才有教育活力和智慧。才能开拓我们的视野、眼界,提高我们的学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