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学》读后感——吴蔚
本书是上世纪40年代的著作,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数学》一书是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的透彻清晰的阐述。专业人士可以看,数学教师,大中学生可以看,工程师哲学家也都可以看。学数学可以使人有趣。王小波是学数学出身的,当过会计学讲师,曾在书中拿数学开涮,煞有其事的论证墨子发明了微积分。最近正好在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黄先生开创了大历史观的新学术方法,毫无疑问他老人家是应用了数学中的统计分析学原理,读来也相当有趣不感枯燥。
作为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甚为担心的是数学教学有时竟演变为空洞的解题训练。这种训练虽然可以提高形式推到导的能力,但却不能导致真正的理解与深入的独立思考。作为数学教师我希望我们的课堂与现实的生活相沟通,让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历相融通。这样无疑就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具有生命的底色和生活的发展力。如果我们的数学课仅仅是解题课,仅仅是空洞的演算和推理,它是没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如果脱离了与现实世界的关联,这样的数学只是一门工具,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没有生命力的。本书告诉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必过分注重通常例行的做法,也不应采取生硬的教条主义的态度,可以由最基本的实际出发,以培养思维能力作为终极目的。
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让学生在整体上对数学有了一个认知,会让学生学起来不再觉得数学是那么枯燥和可怕。数学的思想方法由很多,在我们初中就接触了不少像数形结合,转化,类比,整体,分类等数学思想。比如说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思想。“数缺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中考的倒数第二题就是数形结合的的题目。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最后,本书让我醒悟到我们的课堂要真正的具有生命力和不断的活力,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