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幸福悦读 > 大家读大家
《教育之美在于度》——赵慧颖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9-03-25

 

   本学期,研读了《教育之美在于度》一书。这本书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名师工程-思想者系列中的一部。作者马良,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语文教师,一直致力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教育之美在于度》谈及的教育的“度”,涉及教师个人的职业素质、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评价、人际交往、自身安全等方面,旨在帮助教师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提升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教育之美在于度》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和经典的案例中。

 

内容综述: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是师生的交流,是教师对学生的传道,授业和解惑,开启和润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教师务必对自身的素养,人际交往,教育活动中的方式等有一个全面的思考和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也要有度。

所谓的“度”,指的是事务保持自己的质和量的限度。教育有度,就是要求我们教师的所有教育思想,行为要关照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情感价值观,知识能力,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区间内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当然,即使在这个区间里,教师千差万别的教育行为,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教育力度,产生不同的教育效度。

教育有度,我认为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讲究恰到好处,教育行为讲究恰如其分。教育有度不是教育的小技巧,而是大学问,大本事。教师在心中有度,行在度中,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效。但是,面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因成长环境,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也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度”;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学生接触的事务不同,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多元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教师的教育“度”也应与时俱进。

 

感悟综述:

本书就“度”的讨论令我受到启发,就英语学科教学而言,我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更多关注到对“度”的考量。

 

一、课堂教学要有梯度

比如,教学目标的确定。基础性目标,是为核心目标搭建楼梯的知识,是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教学核心目标,是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是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为解决某类问题而开发的方法,往往是课堂的核心教学内容。

又如,课堂提问内容的难易梯度和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力尽量统一。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能有已有的知识轻而易举的得到答案是,思维不一定活跃,当提出的问题必须借由尚未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是,思维过程面临太多困难,最优化的问题应该是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内容设计要做到“精,巧,新,活”。

再如,教学评价的梯度要灵活巧妙。良好的梯度能激励全体学生比、学、赶、帮、超。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完成相对应的程度的练习或任务时,要适当的鼓励,激励他们进入更高一个任务程度。这是一种无形的表扬性评价,对于口头的“你很好”等表扬更有激励价值。

 

二、适度开发,教学内容提高精度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储备,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开展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我应该准确把握课堂容量,避免由于课堂容量过小而导致课堂学习无所事事过于松垮,也不能高估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设计过于丰富的容量,让学生疲于应付。我们要根据课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教材体系开展分析和研究。备课过程中,结合本校典型的教学对象和环境,凸显教学内容的“精度”。

 

三、 层层递进,课堂提问提高“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问的“深度”会对课堂教学的容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平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提问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学生也只对文本进行表层理解,短时记忆或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单回答。这样的思维锻炼对于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很难有实质性的帮助。我们现在开展了分层教学,对于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如果能在简单问题的铺垫后,提出一些有思维高度的问题,学生必须要调动个体思维及已学知识进行结合分析理解才能回答,我想会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四、变通思考,教学思维转换角度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遇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问题说了一遍又一遍,但从学生反馈可以看出收效甚微。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通过一个口头指令指导大家完成一个折纸作品,结果发现,作为同是成年人的我们,理解的思路也是不一样的。这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在课堂中变通思考,教学思维要转换“角度”,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尝试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摸索他们的思维模式,以他们更能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我想一定会有所成效。

 

 

我们常说,凡是皆有度,而教育尤是。“度”体现在从教者自身的素养,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教学细节,本书引发的思考值得我继续探寻和自省。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54358566-107 Email:lyxx_xug@xh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