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文可以这样读》有感——祝晶晶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曹刚老师的著作《课文可以这样读》,对于曹刚老师,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们并不陌生,不仅多次听过他的讲座,还很荣幸听到了他前几年来我校上的一堂《煮酒论英雄》展示课。曹老师虽然有近190的身高,但是他的课堂以及讲座内容都非常接地气。曹老师对教材熟烂于心,他上课几乎不用教材,课文中的段句词,甚至标点符号都在心里,即使是借班上课,第一次接触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他对学情把握准确,游刃有余地的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他对文本独到、准确、深刻的理解,才会给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才会让哪怕基础薄弱的学生都会有积极探索的课堂表现。我惊叹于曹老师的睿智,更是折服于他对教材的潜心研究。
曹刚老师的这本《课文可以这样读》不同于一般专家教授的著作,理论居多,读来艰涩难懂。这本书语言平实易懂,曹老师在书中呈现了六十多篇文本解读的案例,强调文本解读的理念,对我们一线教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曹老师在书中提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语言表现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初中阅读教学应依托文本解读的训练完成四项重要任务:一是读懂作者想表达什么;二是把握文章语言形式的特点;三是由解读一篇或几篇典型的文章,学习解读这一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四是充分关注表达,这四点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本的抓手。
反观我们的教学,有这样几个现象,比如学生课堂上无精打采,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比如初三学生大量的卷子习题做下来,学生的成绩似乎没有太大进步,为什么?我们上课的时候滔滔不绝,恨不得把备课内容一股脑“塞”给学生;我们的试卷讲评较多的是按照题目顺序逐题逐题地在跟学生讲解答案,同样的考点反复练习最后学生答题还是失分,训练量很大,但是收获很少,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
究其原因,我们的课堂缺少激情,是因为教师缺少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很多时候,我们课堂上讲的内容一直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徘徊,学生想听的不说,学生知道的反复提,没有充分把握教材重难点,学生的困惑点,课堂上没有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语文课也就失去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故而学生对课堂也就索然无味。再者,又如试卷讲评时我们逐题讲解,学生写下正确答案,但是学生答案容易得,缺少的是得到答案的思维过程,我们没有意识到教会学生答这一类题的思考方法的重要性;还缺少了对学生答题的语言表述进行规范化的训练,也就造成了上述种种现象。
我想以上这些反思是阅读这本书之后带给我的一点反思。
我们往往错误的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过多的关注文章中心立意,忽略了语文课的本质,对语言形式的关注。曹老师在这本书中阐释的核心思想就在于语文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规范,掌握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首先老师需要具备对语言的敏感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如曹老师一样对解读文本有些许见解呢?我想多读书、勤思考、善反思缺一不可,还得耐住性子,沉浸文本,潜心研读。
曹老师在文本解读上给了我们三种视角:一是偏向于分析微观的语言文字进而挖掘文本底蕴;二是从文章结构入手,把握行文思路,体会作者的匠心;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入手,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发掘作品内涵。以欧阳修的《卖油翁》一文为例,初教课文时,我时常把落脚点放在文章告诉我们的“熟能生巧”的道路,但从学生的预习反馈中可见,学生对“熟能生巧”的道理不用老师讲也能概括出来,那么上课又何必在此浪费时间呢?老师此时应该思考,学生真正的困惑在哪里?精炼平易的语言中是否能品出人物的特点?曹老师关注了文中的两个“尔”,卖油翁的两句答话“无他,但手熟尔”和“我亦无他,但手熟尔”。从两个“尔”字中品出了卖油翁从容淡定,洞悉世事的老者形象。
我也尝试着从语言入手分析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引起了学生小小的争议,陈尧咨是个骄傲的人在课文中有明确的答案,语句“公亦以此自矜”中“自矜”一词直接告诉我们陈尧咨常常自我夸耀;而卖油翁的谦虚文中并没有直接答案,那么如何看出卖油翁谦虚的形象?甚至有学生认为卖油翁是骄傲的。对卖油翁人物形象的分析之所以会各有看法,主要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没有到位。这就是学生生成的困惑,课堂就应该为学生答疑解惑,带着他们细读文本,从语言中一步步明晰卖油翁的形象。卖油翁的“睨之”、“久而不去”、“微颔之”的理解是难点,单从卖油翁的这些神态动作中很多学生认为卖油翁是骄傲的,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流露出一脸的不屑。但是仔细读文章第一段,陈尧咨对自己的射箭技术是引以为傲的,他在自己家的场地射箭,有一位卖油翁放下担子斜着眼看他射箭,还原当时的情境,试想一下当时陈尧咨射箭时肯定是一副不可一世的表情,而此时卖油翁还没有看到陈尧咨“十中八九”,因此卖油翁“睨之”显然是对陈尧咨骄傲的态度;再联系下一句“久而不去”,久久的站着不离开,卖油翁是想看看这么骄傲的一个人到底有什么本事;“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颔”是点头的意思,点头表示肯定,可见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表示肯定,但是他只是微微点头,原因也就在于虽然陈尧咨箭术了得,但是为人态度过于骄傲,于是对他只是微微点头。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正确解读第一段中卖油翁的人物描写的语句,为卖油翁谦虚的人物形象找到了合理的依据。再有陈尧咨对卖油翁的两次问话“汝亦知射乎?”“尔安敢轻吾射!”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很容易忽略陈尧咨对卖油翁称呼上的变化,其背后折射的也就是人物心理的变化。
我想通过咬文嚼字解读文本,才算是真正上了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思考如何真正的上好复习课,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经历。
读曹老师的这本《课文可以这样读》就仿佛一位教研员在你身边为你细细解读文本,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上好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教学形式是虚的,教学内容才是实的,我想教学中如何关注语言,关注语言形式,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