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好书、于漪… …对我来说这是个幸福的时刻。
古稀之年的于漪将青春付给了学生、课堂和语文教学,此时的她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索之路。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读完于漪老师写的《岁月如歌》,我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于老师在上海许多青年教师中广为流传的一堂语文的其中一段“剪辑”——
于老师正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甲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那一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甲同学满脸通红,垂头丧气地坐下。
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都认真地思考起来。
乙同学站起来答:“大概‘万万’比‘亿’读起来更加顺口吧。”
于老师表扬了乙同学,接着问:“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众学生沉默。于漪便顺着乙同学的答案总结了一下:“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接着,于漪又问了一句:“那么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甲同学,并对着他鼓起掌来。此时,甲同学微笑着抬起了头,有了自信。
在长达58个春秋的教学生涯中,于漪老师留下了无数经典教案和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育思想。熟悉于漪老师的人都知道,于漪老师在教学上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反复地教,也绝对不重复。面对如潮好评,她总是谦逊地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那么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是不是也像于老师那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智慧不能像于老师那样如数家珍呢?于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那就是平时的记录。在读书的时候,就常常听老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如此,工作后更要如此。课后的反思与记录是一个老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法。
于老师作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她的岁月如歌是献给2007年教师节的一份厚礼。翻开扉页,是于老师的手迹:“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于老师几十年教海生涯的真切体验。在她眼中,教育事业是培养下一代爱国主义的事业,也是爱的事业。于漪老师常说,“教师应该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学生心中才有你的位置。”于漪老师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啊。”
“怎样做好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老师这个问题。
她的回答是:“教师要追求人格上的完美,身教重于言传。”
于老师常说,她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在教学第一线时,她白天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站在窗外,学习其他教师是怎么上课的;课堂上,她努力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每次都给自己做好“课堂废话记录”。甚至当学生提出一些刁难的问题,于漪在解答完后还会将问题和解答一一记录下,标注解答后的感悟和遗憾。
如今,80多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依然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她有着太多的头衔和荣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全国三八红旗手……但她最喜欢大家称她为“老师”。每年教师节,于漪总是带领数千名上海新教师庄严宣誓,在共和国的旗帜下作好一位“为教育而生”的师者表率。
哲人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于漪老师的体会是,教师不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且是太阳底下永恒的事业。让自己的学生,踏着自己的肩膀,一步步登上做人的高峰,在于漪看来这是此生最幸福的事!“教师的幸福是其他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到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也许你永远默默无闻,有时还要承担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难以管教的学生,考试成绩的红灯,家长和社会的过分期望……然而,只要你看着一群心存感念、求知上进的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茁壮成长,难道你不感到幸福,不为之感动吗?”
曾今有一段时间,看到身边的有些同事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事业有成,心中不免会泛起涟漪。教师的职业幸福到底在哪里?既不是名也不是利。是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们的职业幸福是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在上课时看到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们有时不免就想到了自己当时的摸样,和家长接触时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想起自己父母当时的心态。常常的换位思考和学习优秀老师的事迹就让我坚定了自己当时对教师这个职业选择的决心。
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对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
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我愿和于老师一样将青春无悔的奉献给这一首神圣的赞歌。用一辈子的情怀动情的唱好这一首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