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读后感——屠贝雯
张彬福 男,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书中深入地探究了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帮助语文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与专业成长。全书力求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既有丰富的案例,也有相关理论探讨。
我重点看了本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
1、对课文中的字词能够准确认读和理解吗?
2、每段、每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能说清楚吗?
3、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吗?
4、读文学作品是能在头脑中呈现其中的情景和形象吗?
5、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吗?
6、能独立给教材(其中片段或全篇)写出“解说”吗?
7、能提炼出理解全文必须要解决的几个要点问题吗?
这七个问题可以说是层层递进,一环扣着一环。充分展示出从“如何读”到“如何教”的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对于青年教师的备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课堂上只说“三句话”
讲授是教师的基本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会讲的教师,但是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的话会越来越少。其实教师课堂上只要三句话就够了。
第一句话,是指令性的话,就是你要求学生做什么,你的指向、要求必须清清楚楚。而且这种指令性的话尽可能重复两遍,一边重复,一边用目光观察学生的反应,看看他们是不是听明白了。重要的地方要强调,甚至用板书辅助,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要求他们做什么、怎么做。
第二句话,是点拨性的话。当大部分同学思维阻塞了,想不通、找不着思路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拨。当学生们有了不同意见,或不知道怎么去想问题的时候,教师适时的点拨能起到拨云见日、开启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重视点拨的作业。点拨不是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激活学生,启发学生,对他们思维的方向予以引导。
第三句话是评价性的话。当学生完成了一句回答、一次活动、一次讨论,总之,是完成了教师的要求之后,教师要对此作出评价。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多看学生的长处、闪光点、积极层面。当学生有问题时,要多出主意,而不是总用一个“好”或是“很好”来评价。当学生回答了一个有些难度的问题时,教师的评价应该具体而又有分析、比较的意味,以激励学生。
我觉得这三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说得好却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历练。不仅在课堂上,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比如备课组里与同事的交流、参加研讨会的发言,都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做到既能把自己的意思传达出来,又能让对方容易接受。
这本书像是一个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之路,有最初的起点,有中途的努力和改进,也有未来前进的方向,作者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吸取的教育精华,都有所呈现,这让读者也同样能感受到教学的困难,教学的挫折,教学的顺利,教学的成功。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是这样,没有一帆风顺、侥幸成功,唯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