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教后记 ——龙苑中学 刘 璐
六年级“动物世界”单元中的《云雀》一文作者米什莱从独特的文化角度表达了对“云雀”的认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富有相当的文化内涵。作为历史学家,米什莱写云雀,着眼点不在介绍动物,而在于写人。
教授《云雀》一课后在沈老师、许老师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总结问题如下:
一、文本的误读、错读:
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云雀的外形?教云雀的品质?教法兰西精神?答案是全错!
拿到文本我们应该时常问问自己,作为读者我读完后的感受是什么,我沉浸文本了吗?我读到了什么?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语言,诗化的、动人的语言。语文课不能上成生物课、政治课,语文课关键要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好在哪里。
二、教学手段的选择:
语文课不是作秀,要对学生负责,要让学生学有所获。课堂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要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是不二法门。那么美的语言、文笔,不让学生有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自悟,不是糟蹋了吗?支离破碎的解读文章语句应该由陶醉的散读、放声的齐读、自然的个读替代,切记充分的朗读是深入文本的唯一捷径。
三、教学语言有待规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授的内容事关语言文字,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就要特别关注自己的选词造句,要求规范用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课上在提问中犯了表述不清的错误,不可原谅,日后需要特别留意。
沈老师、许老师言辞恳切,指出了我的许多不足,向我提出了很多好建议,语文教育的核心也在与两位导师的交谈中逐渐明晰了起来,我想只要我听从指导,努力实践,一定会收获可喜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