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前从学校图书馆借了几本关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书籍,如《班主任兵法》、《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黄埔军校的32条军规》等,像对学生布置作业那般给自己规定了每天一定的读书量,在阅读过程中无不感叹书中教师的睿智,无不回味自己从教的滋味。回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年有余,送走的学生形形色色,各有各样。在品尝着作为教师酸甜苦辣的同时,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曾几何时渐渐和潇洒自如越离越远,苦和累好像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但是,假期的集中阅读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很长时间都被且束之高阁的窗,使我思绪万千,令我感慨不已。既感叹他们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他们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自己平时的教育和教学,不足之处令自己汗颜。“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没能好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我在阅读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平时较多的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所以和每个学生关系融洽,给每个学生展示发展的机会是我们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保证,也是我们最终“脱离苦海”的前提。其实我们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我要在以后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比如某些平时不听话的、调皮的同学需要更多的关注、了解和沟通,关注其变化的过程、了解其表象背后的原因、敞开心扉倾听学生的诉求,相(坚)信经过这样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有所起色。
“和每个学生搞好关系”这句话说难真难,说容易也不是做不到。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当
当然通过“赞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赏识教育”只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既要对其积极成分加以运用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可能的释放,又要注重把握时机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①它可以和批评教育相结合。关键在于批评的方式方法,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进行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珍贵礼物,孩子哪怕一时不理解,长大后也一定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一位老师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批评要讲究艺术,要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为前提,要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态接受这剂苦口的良药。②它还可以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相结合。根据需求去夸奖,根据真实需要去表扬,夸奖鼓励要恰到好处,不能因为要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他们会感到赏识是一种虚伪,同时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在适当赏识的同时还要多提新要求,使其改掉不良习惯。③它也可以和奖惩分明相结合。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鼓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做了好事要得到表扬,做错了事,就应该让学生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取得心理平衡,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他8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精彩极了”,父亲对他的评价“糟糕透了”。他从母亲的“赏识”声中,得到爱的力量,是他以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从父亲的批评声中,得到警告的力量,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当“慈母”,也要当“严父”,对待学生既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惩罚教育。④它更可以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赏识教育”关键在于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的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有人认为给孩子无形生命的赏识太多,就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把孩子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树,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份就充足,成长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经受风雨的洗礼。倘若它不能接受任何的批评和挫折,那它再大的身躯也无法抵挡丝毫的风雨。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学生的种种恶习,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它是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有效管教和引导的结果。因此,要去除这些恶习,也不是短期内某一、两个人所能做到的。这也许就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或者一个
倘若从学科角度的那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太绝对的话,那么“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却并不过分,只要我们用赏识这一把“金钥匙”就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今天的赏识,一定会换来明天的成功。
读书是一种享受,阅读智者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的一次升华,倾听智者的对话是对自身灵魂的一次净化。阅读使我明白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读完书,我相信往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不会再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书中所说,它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侯 烈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