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学校信息公开专栏 > 单位业务 > 师资建设 > 教师队伍 > 二期课改探索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开发和应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5-12-01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开发和应用》

区重点科研课题开题会

              2005.11.24

一、立论依据:(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校本教师培训是一种依托信息技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组织和专业引领相整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师培训。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广为关注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目的:王局在近期的《徐汇教育》上指出:校本培训就是立足学校的教研,目的就是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聚精会神抓教学必须聚焦教研组建设。而教研组建设要施行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案例研究、自我反思四个环节的衔接。

特色: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缓解工学矛盾,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与教学基本功训练相结合,

与教学改革实验相结合;

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

与树立新课程理念相结合。

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得新经验、新认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过程。现代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自我提升学习。

对比:由于网络的多媒体集成性、交互性、共享性,学习者可以选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进度、任何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由于网络具备良好的通讯能力和沟通机制,教师们借此进行交流讨论、工

作研究,实现合作学习。而传统的校内教学研究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极大限制,观念陈旧、手段落后、信息资源匮乏、教师的参与程度低。而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培训能真正实现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研究,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数字化教育实践中经过不断反思和重构推动教育实践前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研究方案:

1、  研究目标:建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平台,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完整的资源积累、历程描述和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以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为平台,教师们协作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成果,共享教学信息资源,开展跨时空的教学研究,切实地通过该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

2研究内容 学校将教师专业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聚焦教学,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使教师能得到双向互动交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该平台集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实践反思、资源共享等功能,积极鼓励教师充分运用信息化环境的条件,重点从课堂教学运用向备课、教学、反馈、考查、评价、研究等各个教学研究环节扩展,解决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创设有利于教师们实验、研究。总结、交流和推广的环境及条件。

基本构想如下:http://lyzyfz.xhedu.sh.cn/NetInfo/login2/login.aspx

(1)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下设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和资源库四大板块。

个人电子成长档案里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专业成长(获奖记录、三年发展规划、进修培训记录)、教学过程记录(科研论文、教学反思、教案课件)

备课组建设包括:学生成绩记录、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进度难度、教学方法、作业布置、备课组计划小结、活动记录等。

教研组建设包括:有教学专题研讨BBS论坛、自培建设、专家讲座、公开课记录、教研组记录、计划、小结、组内教师获奖记录、跨校的教研活动等。

资源库建设包括:公共资源库、自建资源库、学科试题库、教育软件库及相关的后台数据统计。

 

三、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学校力图整合现有的校本培训内容,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使之成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协作、分享思想和资源的得力助手。

1.借用“外力”,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交互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的特征,把引进专业人员的指导与教研组自培、教师个人成长相结合,探索专家协作指导、教师实践反思、组内合作学习的培训新模式。

2.利用支撑平台,充分展开师师互评,形成良性的评价氛围。有效调动教研组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不断学习、自主发展激情的机制。(激励机制、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成效机制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运用)建立公正、全面的教研组考评制度;表彰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师;鼓励教师学习与研究的热情;展示教研组和成员的教研成果;吸收教研组参与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考评等等。

在支撑平台中建立不同的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几种实践模式,提供更多选择以适应教师发展的不同需要丰富教研组发展内容。

 

四、研究方法:

1.情报分析法——加强情报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材料的积累工作。

(1)   情报资料:查阅理论文献、建立门户网站上科研情报综述。

(2)   过程资料:注重研究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全面反映教师培训的活动过程和研究的 阶段性成果。

(3)   科研动态:含课题研究的日志记录、子课题进展的记录、相关研讨会记录等,访谈式沟通、宏观确立需求方向和趋势。

2.  行动研究法:

(1)   建立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奖励机制。

(2)   成立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师组和指导组。

(3)   在不同的教研组、备课组中探索不同的专业 成长培训方式。

(4)   探索跨校的网上教研活动模式。

(5)   开展教师教学反思、小论文的网上自评、互评活动。

(6)   开展申报中级、高级职称教师的网上培训活动。

(7)   在平台上为每位建立教师电子成长档案。

3.调查问卷法

通过课题开始前、中、后的三次调查问卷和研讨从中分析教师运用平台载体专业成长轨迹。

 

五、相关工作:

1、课题组成员:马华栋、朱振敏、潘瑞良、潘荣珍、周丽芳、陈志宏、李红、蔡庆、孙黎军、陈彦芸、林征。

2、  导师组成员:蔡武冈(数学)、张剑杰(语文)、赵谊林(物理)

3、  指导组人员:张才龙(科研室主任)、李宏(师训部主任)、李红(中学教研部副主任)、陈晓冬(信息中心主任)、陈昶(信息化试点项目联系人)

4、  技术支持:上海心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课题研究的子课题:

1)关于教师运用信息化平台促进专业发展的调查。

  分课题开始前、中、结束后三次进行调研。从调查文卷中研究教师对平台的理

解、运用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周晓敏、潘荣珍、周丽芳负责)

2)编制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操作手册。(周晓敏、周丽芳负责)

3)信息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马华栋、周晓敏、朱振敏、

     潘瑞良及各教研组长负责)

     探索教研组、备课组运用平台开展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

     探索教师个体运用平台开展专业提升的实践研究。

4)运用平台开展跨校教研活动的探索。(潘瑞良负责)

6、开设教科研讲座和培训:

1)、05学年开设6次有关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周晓敏主讲)

2)、每年邀请区教研、科研、信息中心人员来校辅导讲座。(周晓敏负责)

3)、成立中级、高级职称申报人员辅导班。(马华栋、周晓敏负责)

7、情报资料及门户网站上的科研板块,宣传记录校科研动态。(潘荣珍负责)

8、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教学反思记”评选活动(马华栋、朱振敏负责)

9、组织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外出参观研讨一次。(周晓敏、朱振敏负责)

 

六、成果形式:

1.完成教师专业发展支撑平台的建设。

2.完成信息化平台支撑下的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报告。

3.校内论文集数据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感悟。

4.成长案例集数据库——组织教师撰写教研组、个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典型事例。

 

七、时间安排:

1.20057 - 200512

教师专业发展支撑平台基本框架设计、试运行

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培训和科研讲座

课题的开题准备

2.20061–20056

教师专业发展支撑平台手册编制

教师专业发展支撑平台的需要分析细化

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培训和科研讲座

教师运用平台开展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个人成长的校本自培

3.20067–20068

教师专业发展支撑平台运行中积累数据,修正错误

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进行培训

4.20069–20076

教师专业发展支撑平台正式运行并总结经验,提交项目成果报告,接受验收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54358566-107 Email:lyxx_xug@xh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