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学校信息公开专栏 > 单位业务 > 师资建设 > 教师队伍 > 二期课改探索
学校“教研组活动课题化”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5-11-28

 

载《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1

 

教研组是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重要部分,它是同一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一个重要基地。教研组建设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一个学科教研组的建设水平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本校该学科的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及在校内外的地位和影响。

一、当前学校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应该说大部分学校已认识到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并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然而不同学校以及同一学校的不同教研组的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通过教学常规调研等途径对几十所学校的教研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各校教研组建设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共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阻碍了教学研究的深入。具体必须为:

1. 学习内容随意化。加强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的学习是教研组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单由于教研组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或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次教研活动大多是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或临时从杂志上、书籍上信手拈来的一些内容组织学习,从而导致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系统性,缺乏科学性对于教师缺乏较强的思辨性和指导性。

2. 活动形式简单化。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说教活动,教学常规的检查评比活动,主题不明确的听课、议课活动等单调、形式化的活动。

3. 活动主体单一化。每次教研组活动的主体是主持学习的教研组长或上实践课的教师,其他教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甚微。

二、“教研组活动课题化”的基本要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觉得探索一条提高教研组建设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了当务之急。我们对建设的比较好的教研组进行了调研和剖析,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建设的比较好的教研组更多的是得益于他们在一学期或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有明确的研究课题主导整个教研组活动或教研组活动主题明确。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是加强教研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于是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策略:教研组活动课题化。

所谓教研组活动课题化,是指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课题开展教研组的各项学习活动和实践研讨活动等,实现教研和科研的紧密结合,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促进教师业务和教科研水平以及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它体现了这几方面的基本要义。

1. 教学研究是教研组建设的重要内容。教研组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它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开展教学研究是教研组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实施教研组活动课题化的策略,能促使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功能——教学研究得到真正的落实。

2.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当前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作用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研组活动课题化将能促进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把广大教师推向教学研究的前沿。

3. 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实施教研组活动课题化的策略,能改变过去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或学校极少数人的专利的这种不正常现象,使广大教师投身于教育科研,真正实现教研和科研的结合。

三、“教研组活动课题化”的实施策略

1. 精心选择课题。一个主导教研组活动的课题,往往决定着教研活动的方向、价值、深度和效度。实践表明,选择和确定一个课题必须注重三方面的思考:一是必须具有较高的价值性。所选择的课题要符合当前课改的基本精神和理念符合素质教育深化、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应与教研组成员的实际水平(知识、经验、研究能力等)、现有的教学相关条件以及有关材料的掌握情况相适应,能够达成预定目标;三是必须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使教研组每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专长的空间。

一个好的课题从何而来?我们认为,各教研组要围绕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较好地把握当前学科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从促进学校学科教学建设的角度把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从而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如某校数学教研组确定的“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就是在把握国内外小学数学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为改变传统的封闭性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进一步深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提出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又如某校确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总课题,各学科教研组确定了相应的研究课题,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等,该课题就是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目标而选定,对于实现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2. 注重过程研究。课题仅仅是教研组活动的载体,一个再好的课题,如果没有扎实、有效的过程研究,那也只能成为一种装饰。当课题确定后,只有加强过程性研究,才能有效发挥课题对教研组活动的主导作用,促进教研组建设水平的提高。加强过程性研究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1)在课题确定之后,必须及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题研究方案和具体可操作的课题化的教研组活动方案(计划),这是使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保证教研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研究活动的必要措施,是教研组开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依据。

2)要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合理分工。要及时组织对两份方案的学习,使教研组全体成员明确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具体可行的研究目标和要求以及各教研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3)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为保证课题化教研活动的质量,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活动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二是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来深化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和内化;三是活动形式多样化,要把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合作讨论与交流等形式紧密结合,精心组织,提高每次活动的实效性;四是要通过分工等形式以及有效的机制促使全体成员主动参与到研究活动中;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以保证研究活动有序开展等。

4)要加强情报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材料的积累工作。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合理分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广泛收集、筛选有关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同时必须注重研究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全面反映教研组的活动过程和研究成果。

3. 加强总结反思。研究过程中加强对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反思,这是保证课题研究取得预定目标的有效举措之一。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总结反思”对研究活动的定向、监控和调节的功能呢?首先,“总结反思”应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其次,要弄清究竟要总结反思什么,如何开展总结反思?就课题研究而言,我们认为,总结反思的内容和方法主要有:课题组织领导(或教研活动负责人)围绕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在研究中不定期地及时总结前阶段研究的成果,反思前阶段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后阶段研究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每次研究活动后及时对活动的具体操作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高每次教研组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组成员根据教学实践加强案例(包括教学案例和学生个案等)分析,以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同时通过教学实践来进一步深化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内化,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54358566-107 Email:lyxx_xug@xh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