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孔子的教育观——读《论语》有感 陈秀梅
匆匆读完《论语》这本儒家经典,感觉打开了一扇洞悉人世的明窗。各种为学处事的哲理像一粒粒散落在地的珍珠,急需尽快收入囊中。这次阅读,我主要着眼于孔子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态度,没有深切的去领会,只能够肤浅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好学是成才之道
大家熟知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出处也是《论语》。意思是拥有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主动钻研知识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个勤奋好学之人。他曾经说过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求知好学也。”孔子说:在十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一定会有忠心和诚信像我一样的人,只不过没有像我一样喜欢学习罢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是孔子的真实写照。他经常告诉学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民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是喜爱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寻求来的啊!孔子谆谆教导学生,好学才能够获取知识,成就正道。正因为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才得以实现。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影响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
如果学生勤奋好学,孔子则会倍加欣赏。如若懒惰则会忿恨至极。
在众多弟子中,孔子最为得意门生便是颜回。他曾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极度赞赏颜回在极度贫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学习。以至于颜回死去以后,孔子认为世上很难再找到像颜回一样热爱学习的弟子了。
孔子有位弟子叫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面对懒惰的学生,一直弘扬有教无类的孔子也会雷霆震怒。事实上不是孔子没有耐心,而是孔子直言不讳,不欣赏这样的学习态度而已。
在教学之路上,教师本身要热爱学习,积累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涵养,才能够给学生以教诲。言传还要身教,教师热爱知识,渴求知识,追求真理,学生才会紧随其后。
在求学的道路上,内因是最为关键的,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学科知识,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熟知学生、因材施教是为师之道。
子贡问孔子说:“你对我有什么看法呢?”孔子说:“你像是一件器物。”子贡问:“是什么器物呢?”孔子回答说:“是宗庙里盛黍稷瑚琏。”言外之意,肯定了他某一方面的才能,但又不是全才,还没有做到“君子不器”。孔子的评价既客观又中肯。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斗胆想请您解释为什么。”孔子说:“冉有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子路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同样的问题,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不是自相矛盾,而是基于对学生的深刻体察。学生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前提,教师要知道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他们又有哪些不同之处。熟知学生的关键还是要观察学生,有知人之明,通过学生的言与行,判定学生的特点,从而对症下药。
三、 言行一致,坦荡真诚是为师之道。
一天,孔子对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认为我会有什么对你们隐瞒吗?我对你们是没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不对你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孔子是一个很真诚的老师,一是一,二是二,绝不来半点虚假。真实也是他成为儒学宗师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孔子对学生子贡说:“你与颜回相比,谁强些?”子贡回答说:“我嘛,怎敢跟颜回相比呢!颜回懂得一个道理,就可以推知出十个道理;我听到一个道理只能推知出两个道理。听了这些话以后,孔子直截了当的说:“你的确是比不上他。我赞成你说的,比不上他。”
推想,如果换做自己,可能不会问这令人尴尬的问题,如果是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肯定也会打个马虎眼,说他们各有千秋。说了实话可能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记得高中时,一个女生曾因为我的一句大实话,伤心至极,哭的稀里哗啦。很多人是听不得真话的,宁愿别人用谎言去欺瞒他。孔子是一个勇于直言的人,可想而知孔子肯定得罪的人无数,但他的话也令其弟子无比的信服。亲其师信其道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课堂上做一个真实的老师是值得追求的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