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幸福教师 > 书香校园
《浅谈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读后感——闵彩霞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09-11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全球化的进程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冲击愈演愈烈,我们的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突破。在视觉文化影响下,美术教育如何把握经典美术与大众艺术的比重;如何在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弘扬本国文化传统,已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美术课堂,引导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样的媒体文化时代的青少年学会阅读、识别和抵制媒体的操纵,给予他们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以及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所必须的素养,这是当今学校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它将直接影响青少年今后发展的价值取向。

  下面谈谈我感想:

   一、培养学生对基本美术语言的认识

当代纷繁的视觉信息世界里,不论是平面的、立体的;还是影像的、视像的视觉冲击,它的表现手段均不能超脱美术语言而独立存在。美术语言,具体的说是指美术作品的主要形式元素:它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与肌理等方面,它们给人的视觉感受,和由此产生的视觉心理,即是它们的语义,美术作品即是用它们的形式元素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这些形式因素就是美术家传情达意的艺术语言,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技法绘画课,还是欣赏鉴析课,如何让学生明白、读懂美术语言应成为教学的关键。我们以几何学抽象出形体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为例,作一简要分析。它们是作品中形成形象最基本的要素,且与每一形象、整体画面意蕴达成共识,强烈而有效地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情感,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与体验。如椭圆形使人产生果实、“母性”等丰富的想象,同时让人体会到愉悦、成熟之感;又如:利用心电图式的具有破碎感的高低错落的曲折线条,直观地感受会立刻让人联想到心肌的缺血、呼吸的急促,从而产生痛苦、灾难的联想,进一步产生濒临崩溃的感觉。这就是美术语言在作品中的妙意,它将艺术作品的真正内涵移情于欣赏者的视觉对美术要素的真实体验,从而作用于赏者以无穷无尽的间接的生活体验、联想、感悟、内化,转变为对生活的态度、追求、理想,进一步内化成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为人、处事的本质。这就是美术语言教化人的潜力,它将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判断与甄别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艺术文化的认同感

  由形象入手,进行剖析。

  作为美术教师,如何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秀艺术传输给我们的学生,使我们的学生产生民族认同和自豪感,也是当今视觉文化时代的必要责任,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本民族艺术都无法理解,那将是我们民族的灾难。

要想准确而生动地将民族艺术中所蕴育的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首先应从学科本位的角度去分析:由形象入手,进行剖析。当然“文化”是可以从一定的理论意义上加以认识的,但美术教学认识文化的途径应该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可以从文本的阅读和阐释达到了解文化相关议题和内涵的目的,但美术学科则应该假形象而达到同样的目的。           

因此,我们的美术教育就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经典作品历经视觉感受,探讨、体验,从而对学生们的价值观和理想观产生“质”的影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存方式的正确选择。

  三、挖掘和利用本地能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开展美术教育

“美术是人类文明最早和最直观的载体”。环顾世界,从金字塔到万里长城,从秦始皇兵马俑到古希腊雕塑,人类用自己的生命铸造了举世闻名的美术经典。人类将自己的智慧、力量在美术中展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美术无不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留给自己的宝贵遗产的最大印证便是丰富而多样的美术文化。它运用美术来传达希望和感情,这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基本行为,同时,也是获得想象形式以及美化生活环境的基本方式,它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时代的普通学校的美术教育,我粗浅地认为:应本着学科特点,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以宽容、大体量的胸怀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精华,以去粗取精的甄别品位涵养人文精神,将我国五千年来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文化精髓传承、创新,不断发扬光大。它将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今后进一步实践、摸索,随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开创视觉文化时代中国美术教育新局面的关键。

                                             2012.8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54358566-107 Email:lyxx_xug@xh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