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幸福教师 > 书香校园
读《飘零一家》有感——叶煜婕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09-11

读《飘零一家》有感——叶煜婕

发生于逾一甲子前的“南渡”“北归”成为当下读书界的热词,源于那历史裂缝间的戏剧性与探究不尽的国族动荡飘零,如今回首望去,痛定思痛,更是百味莫辨。近年来,海峡彼岸的龙应台写出《大江大海》,齐邦媛写出《巨流河》,对那段历史进行了个性化的追溯探源,江河激流纵泛起无数泡沫,待经过岁月的淘洗后,亦沉淀出静穆与哀伤。而马国光(亮轩)的《飘零一家:从大陆到台湾的父子残局》,亦为此拼图中的一块,而其更偏重于家族史与个人史,如作者所言,往事跟小孩子的玩具一样,一件件不知道扔到哪儿去了,“到老了的时候,居然又一件件地出现眼前”,虽然不复昔日的色彩亮丽,却愈加耐人寻思。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南渡”“或”“北归”,摊上一样,已是在历史的征途中颠沛流离苦痛连连;而马国光一家,竟是两样都赶上了,从此血亲分离,情何以堪?这其中,家庭的纠葛与时代的乱局交缠在一起,更是难以分解,恩怨莫名。简言之,父亲马廷英带着一儿一女留在台湾,母亲北上回到大陆,成立新的家庭。待到母子重聚,已是近四十年后。这其间,双方的遭际又是如何?父亲身为具国际声望的地质学家,是抗战后赴台的接收大员,负责改组了国立台湾大学;而到了晚年,被台大半强制地退休,从不积蓄的父亲生活陷入窘境,后因癌症要住进台大医院却困难重重,直到媒体曝光,这位当年台大的创立者才得获礼遇,但已无助病情,离世而去。母亲在北京与著名民主人士章乃器结合,生有一子,安宁生活没过几年,即有“反右”与十年动荡,丈夫与自己备受迫害,年轻的儿子章立凡因言获罪入狱十年;偶尔,母亲也抱怨章乃器:你那时一再写信叫我回来,回来了又怎样呢?他叹一口气:我那时相信他们……

历史的吊诡正在于此,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期自己的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而更是有人稀里糊涂地“被”选择了一次,命运就此注定。小时候的马国光遇到一个从朝鲜战场到台湾来的“反共义士”,在主流宣传中都是向往自由、自愿来台,岂知事实是分配制,直接运来;媒体大力渲染的以血染青天白日旗,也是排着队挨个露出胳膊用刺刀刺,直似笑话。少年马国光不理解为何还有人愿意回到只有草根树皮吃的大陆,他想了想,说:“小弟,我跟你讲,国民党没有丢掉大陆,没有天理。”

处于一个时代的两岸,颜色虽不同,思维方式却有着隐曲的合榫。同是对领袖年岁的祝语,一边说“八秩晋二华诞”,另一边讲“万寿无疆”;政治口号呢,反攻大陆和解放台湾交相呼应;彼岸一天到晚强调“匪谍就在你身边”,我们这里,抓特务业已渗透到小孩子的嬉闹游戏中;那边要拯救吃草根树皮的大陆同胞,这边要解放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台湾人民。政治在发生的时日肃杀冷酷无比,拂去岁月的浮尘细细端详,像极了一场毁人不倦的游戏。马国光回忆,后来公审“四人帮”时,电视有转播,听到了那些熟悉而陌生的人们和自己说着一样的语言,觉得怪怪的,“他们是‘共匪’呢!怎么也说国语?”当然心里也明白,不说这个也没别的语言可说了。

《飘零一家》意在“飘零”,但人性总有苦中作乐的本能在。于是,作者回忆自己做小和尚、逃学、离家出走、折返求学等,有着抑不住的活泼生气,带几分《从文自传》的韵味。沈从文没机会在学校里受更多的教育,自道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向现实学习;而马国光干脆就是学校教育的强烈不适应者,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干巴巴的教科书,成了一个博览杂书的“坏孩子”。他以自身的体会,反思家庭、反思体罚、反思教育,具痛入体肤的真切感,对中国传统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批判,我们至今读来,仍心有戚戚。按说,父亲和一儿一女来到台湾,应该相依为命才是,可一度父子关系势同水火,几乎难以收拾。这其中既有时局的挤压影响,也有传统父亲角色遭遇新时代的不适,尤其这两者交缠在一起,更是令家庭的飘零之感久久不散了。

曾经的两岸之间的禁锢稍许松动之后,马国光终于可以去北京看望母亲。八十岁之前的母亲于他而言全无印象,因此眼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他陌生的亲生妈妈,而自己是妈妈“八十岁生出来一下地就四十多岁的孩子”。母亲曾说,“我这两个儿子都善写文章,将来可以写出我一生的故事。国光写前半生,立凡写后半生。”《飘零一家》为父亲马廷英立传,也以很大的篇幅写了母亲孙彩,但如弟弟章立凡所说,在这本书里,母亲前半生的经历还存在不少空白,如抗战时在留日学生训练班受训,去武汉中央训练团当教官,武汉失守后,穿越江西战场到重庆,先后在重庆民众教育馆和南通学院任教等。如此复杂而丰富的经历饱含着多少况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写出来,不要湮没无闻才是。其中,她的一些同学去了延安,她没有去,对这个选择,数十年后家人替她庆幸。当然,历史不能回转,谁也不能断定未发生的命运,但如果读一下韦君宜的《思痛录》,虽差异必然有,不可一以概之,相类的遭遇其实亦所去不远了。

飘零一家的故事,包括写出来的和仍隐于心头的,是马国光一家的,亦为许许多多家庭的珍藏,这无数块拼图汇聚在一起,隐然构成了国族的历史乃至譬喻。我们固然是大时代里小小的浪花和泡沫,但都是有知觉有痛感的个体,成败得失可以当作过眼云烟,留于心头的唯有血脉之情,这是漠然的岁月流沙亦磨砺不去的。于这段历史的书写,昔时多空缺、屏蔽,甚或有意地扭曲与改写,使我们在程式化的印象中渐趋忽视、遗忘。如今,随着言语空间的开放,愈来愈多的人有故事要讲,意欲慰藉压抑心间多年的创伤,于个人与家庭,这是精神的疏导与映照,于公众与时代,可一探历史的多元面貌与内里究竟。如此的拼图,自然意在温故,而我们观之,不觉中亦将眼光放在了纳新的一面,那里有着充满了希冀的未来。

                     

2012.9.4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54358566-107 Email:lyxx_xug@xh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