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专题 > 心理咨询 > 航空航天 > 科普资源
上海市学校科普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6-12-18

上海市学校科普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2006年—201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通知》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科普教育工作持续创新发展,特制定《上海市学校科普教育“十一五”计划》(2006年—2010年)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把青少年科普教育纳入全民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创新科普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十一五”期间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发展策略是:巩固成果,提升内涵,坚持创新,持续发展。基本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主动运行,中介服务发达,社会广泛参与,政策保障有力的学校科普教育新格局。

“十一五”期间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点是:通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和“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培养青少年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促进品学兼优的青少年科技人才持续发展;深化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改革,创新科普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合利用科普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总体目标

1、青少年科技素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各级各类学校科普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2、实施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5年内培养100名市级明日科技之星、500名市级科技希望之星、5000名区县级明日科技之星和科技希望之星,使青少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3、科技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得到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评估机制建立;

4、青少年科技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构建新型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和学科群,形成上海二期课改科普领域的特色和亮点。

5、形成12个国内外有影响的示范性、引领型、高水平、成品牌的大型青少年科技活动;

6、青少年科技教育社会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形成千校百基地一体的课外活动运作模式;

7、搭建开放式、全方位的科技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完善市、区(县)青少年科学院运行机制和工作网络;

8、建设完善青少年科普教育保障机制,5年内开设院士科技创新辅导论坛;创建10个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室;扶持10个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组建30支中小学生科普传播队伍;建设20个校外科技教育活动阵地特色品牌项目;完善20个青少年科普教育信息网站,为科普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任务与措施

(一)实施青少年科技传播“三大创新工程”,形成上海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品牌和亮点。

1、举办连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充分利用上海已有的青少年大型科学传播活动的资源,积极促进和组织国际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和交流活动。搭建国际青少年科技交流的平台,提升科普传播与科技活动的水平。

2、推进和实施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机制和培训体制,每年举办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活动,在广泛开展普及活动的基础上,五年内,选拔和培育品学兼优的市级青少年科技人才600名,区县级青少年科技人才5000名,为上海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资源的储备工作,使之形成上海的科技人才梯队。

3、形成上海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科普领域的特色和亮点。利用丰富的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构建新型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创新的活动和实验平台。通过千校百基地一体的运作模式,探索课堂教学与科普基地一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结合二期课改,实施中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上海试点项目和“做中学”科学教育试点项目,深化科普教育教学改革。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充实科普教育内容,改革科普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学生科普实践系列。

1、推进包含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教育,突出对学生科学发展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安全避险等方面的培养,加强自主创新、注重身边科学、增加科技含量、引进高新技术、强化综合科普、重视知识产权。

2、结合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构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科群,全面提高科技类必修课的教育质量,增加教学内容的科技含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在高校中加强科学创新、现代科技、科学导论、科普传播、社区科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科普类选修课的建设,开设各类科学普及报告与讲座,开展科技传播课程的研究。

3、与课外文体工程结合,强化普及型、参与性、开放式、社会化的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系列。与综合实践、课余活动、校外教育、班团队活动结合,开展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巩固优势项目,改革传统项目,创设新型项目,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普实践,提高能力。市、区县、学校每年要重点抓好科技节、青少年爱科学月(周)活动。五年内,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覆盖率达90%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均有学生的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重点组织30支青少年科技传播志愿者队伍。

4、将科普教育资源向农村乡镇中小学倾斜,通过“科技下乡”、“流动科技馆”等形式,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科技服务。依托青少年科技指导站、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科普图书室等设施,面向乡镇中小学广泛开展科普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服务。中等职业学校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大力开展科普教育,通过开设科普课程、举办科技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先进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科学创新与科技应用的能力。

5、建设完善“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为青少年科技活动和科技人才提供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的场所。聘请专家队伍,指导项目研究,参与科技实践,参加重大赛事,开展国际交流。建立“小研究员”队伍和优秀青少年科技人才档案库,构筑开放式跟踪培养平台。

6、实施“青少年科技创业扶持计划”重点扶持一批贴近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现代科技、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科技研究项目。开展项目资助、专家指导,帮助青少年科技人才制订科技创业发展计划、进行摸拟运作,提高能力,积累经验,为科技创业作好准备。

(三)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保障建设

1、加强科普教育工作领导。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有科普教育的管理职能部门与人员,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科普教育委员会、有关系统和区县的作用,条块结合、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科普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相应机构,协调管理学校的科普工作,形成规范的科普教育的管理运作机制。

2、加强科普教育辅导员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着重建设好学校科普教育总辅导员队伍,五年内对区县科技总辅导员进行一轮岗位培训。师范院校、区县、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开设各类科普教育类课程和讲座,组织在职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学校积极开展自培工作。

3、注重对青少年科普工作的研究。开展上海市青少年科技素养基本标准测评试点工作,探索实践、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设立“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邀请科学家、名师讲座,教师工作者辅导交流。确立一批前瞻性的科研课题,如“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点、热点与难点”、“科普教育二期课改与社会资源互动运作”等。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一批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科普课件、教材、丛书、辅导资料满足各类科技课程和有关活动需求。

4、增加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投入。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落实青少年科普教育经费,争取社会各方捐赠、资助科普教育,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格局。按照有关标准,增添一批科技教育设备,为学校开展科普教育创设条件。建设20个具有青少年特色的科普教育信息网站,扩大宣传与信息传播。

5、形成青少年科普教育督导评估奖励表彰机制。研制区县、学校科普教育评估标准,将科普教育列入督导和评估的范围,定期对区县学校进行科普教育的专项督导和评估。创建新一轮10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扶持建设50所知识产权示范学校、试点学校。充分发挥科技特色学校、示范学校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表彰一批科普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

(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搞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

1、推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积极运作社会与教育系统的科教资源,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科技教育中心、少科站的作用,为青少年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提供优质服务,扩建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配合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做好的30所科普教育基地的提升改造工作。开设10个院士科技创新辅导论坛,建设10个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站;扶持建立10个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建设20个校外教育活动阵地特色品牌项目。

2、有计划、有重点的建设好一支多种类、多层次的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利用高校、科技界及社会各界的人才资源,聘请他们兼任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兼职辅导员,辅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举办科普讲座,并积极指导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提升学校科普教育的层次。

3、会同市科委、市科协、团市委、市文广局等单位,有选择的引进和推荐高质量的国内外科普影视作品、图书出版物、报刊和展示品。协调大众传媒部门对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特色、精品、亮点作报道,形成良好的科普教育氛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54358566-107 Email:lyxx_xug@xh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