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地应用指南》之《世界陆地自然带——热带篇》教案
上海市龙苑中学 —— 陈彦芸
一.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陆地自然带。在学习世界气候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围绕“气候与植物之间的联系”说明自然带的形成。
气候的冷热、干湿有地区差异,在相应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不同的植物,植被分布有明显差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以自然景观的明显标志——植物为核心,阐明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植物园中,学生亲身观察热带典型植物,从感性认识入手,理解气候条件与植物间的紧密联系,分析自然带的特征及分布,从而了解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自然综合体。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乐趣,进一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及利用原则
1.社会教育资源: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为教学点。组织学生参观热带植物馆和沙生植物室,使其亲身感受热带景观的丰富多彩,理解自然带的含义、特征及分布。激发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资源:
(1)..音像资料:
收集学生难以见到,具有重要地理意义,能展示地理独特景观的录像。如自然带中特有的动植物,自然带风光等录像或光盘。
指导学生在植物园拍摄热带植物专题片,作为课前准备素材。
(2).计算机多媒体:
组织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可下载反映自然带风貌的影片,甚至动画。帮助知识理解。
3.文字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实际,植物园展馆的植物及环境状况,精选适当的教学内容,不受教科书的局限,并提供教学补充材料,丰富学科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实地观察植物园展览温室中的热带植物,了解自然带组成要素中植物的种类及植被结构特征。
2.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气候与植物形成间的联系,知道自然带的含义,理解自然环境是由气候、动植物等地理要素共同构成的。
3.掌握自然带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训练通过认识植物等自然景观特征判断自然带的技能。
4.在学生分组活动中,培养其观察事物的能力;运用地理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团结合作的能力。激发其认识自然的兴趣,从而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四.教学实施的准备
1.学校方的准备:
(1).选择并组织部分学生课前参观植物园展览温室,做好观察记录。同时进行摄影和摄像等工作,作为学习资料。(可与其他学科配合进行)
(2).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组织学生上网查找相关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相互推荐相关网站。
(3).参观前做好组织工作,发放学习资料,做好学生分组安排及安全教育工作。
2.基地方的准备
(1).植物园工作人员现场介绍展览温室概况,热带植物设计主题,热带植物移植入园中的趣事。
(2).园区提供易培植的盆栽热带小植物。
五.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今天,我们来到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这儿是热带植物馆。一路上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园中的植物与展馆中的植物有什么不同。
[学生]:冬天到了,园中的植物已经枯黄落叶,常绿植物的叶子很小,如松树。展馆中的植物郁郁葱葱,叶大而绿。植物种类明显不同。
[提问]: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为什么园内与展馆的植物有如此明显的差异?
[学生]:展馆内的温度高,湿度大 ,是模拟热带气候状况。园中是上海本地的气候状况。
[讲述]:植物的分布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事实上,地球表面的植物与动物的分布都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气候、土壤和动植物等因素共同构成自然环境。因气候等要素差异明显,所以陆地的自然环境也有显著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在地表上呈现带状分布,称为“自然带”。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世界陆地自然带。
一.陆地自然带及标志
[提问]:自然带的组成因素很多,其中气候是构成自然带的最活跃的因素。大家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学生]:通过气温和降水资料。
[提问]:如果我们去到陌生的地方要迅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资料就不太容易了,需化大量的时间。我们还能通过其他什么方式了解气候,了解当地环境。
[学生]:通过该地区的植物和动物。
[讲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决定动植物的种类特征,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基础。我们用逆推的方法,可通过动植物景观来了解地理环境,判断自然带。由于动物在不断活动,出没无常,不易被直接观察到。因此植物是自然环境中最明显的标志,对自然带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我们来到热带植物馆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热带典型植物,来揭示世界自然带中热带自然环境的特征,为学习其他自然带打好基础。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热带篇
1.热带植物馆——热带雨林自然带
学生分组进行参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观察记录、分析表。
(参观前,可由馆室工作人员简单讲解温室环境设置、植物设计特色。也可事前发放展览温室资料介绍,请学生阅读。或由学生上网自查有关资料。)
附: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是一座斜屋面的铝合金结构的三角形建筑,全玻璃天棚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高达32米,呈飞翔状,设计者以此寓意经济文化腾飞的上海;室内展示以突出原产中国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热带植物为重点,同时展出国外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品种,既供市民游览和欣赏,同时也是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基地;温室内部的环境从设计到施工均与植物的需求密切结合,它根据上海的地理气候特点,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自然能源。温室的玻璃天顶的倾斜角度为22度,与上海地区太阳高度角相接近,冬季光线正好能与玻璃屋面呈45度角,这样的设计使屋面能反射掉大部分光线,屋内不致积聚大量的热量。
大型的玻璃温室,夏季室内在设计上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和喷雾增湿降温,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当自然通风不能达到降温要求时,温室顶部的16台轴流风机可自动打开运行,保证每小时温室内换气6次。温室内还配置了两台观光电梯,游客可乘电梯从不同角度来观赏室内的热带雨林植物和花卉。
热带植物馆观察记录、分析表
热带植物温室环境设置 |
温室为多斜面塔形建筑,采用全玻璃天棚和幕墙结构,室温约26℃。利用喷雾增湿,屋顶轴流风机保证室内换气。 | |
主要植物的名称及科属 |
植物科属 |
植物名称 |
棕榈科 |
酒瓶椰,油棕,大王椰,董棕┈ | |
天南星科 |
花叶万年青,银后亮丝草┈ | |
竹芋科 |
红叶竹芋,滴水竹芋┈ | |
茄科 |
大花曼佗罗 | |
桑科 |
琴叶榕,高山榕┈ | |
旅人蕉科 |
旅人蕉,大花鹤望兰┈ | |
含羞草科 |
红绒球┈ | |
木棉科 |
水瓜栗┈ | |
凤梨科 |
美宝剑,粉扇铁兰┈ | |
茜草科 |
咖啡┈ | |
兰科 |
蝴蝶兰┈ | |
大戟科 |
变叶木,缅桐┈ | |
热带馆区特有植物景观现象 |
大板根 |
云南南部的裸花四数木。高大乔木的茎下生有数片扁平三角形的根。 |
绞杀植物 |
1. “树绞树”:小叶榕是一棵成型的绞杀植物,中间的寄生树已被绞死。 2.“树绞石”:小叶榕强大的网状根系包住石头。 | |
老茎生花 |
可可树、咖啡树等。花生在无叶的树干或老枝上。 | |
藤本植物 |
大型木质藤本借助乔木支持登上树顶,常有失去支持的扁平藤条悬在树间和地上。 | |
馆中特色植物 |
望天树:东南亚热带雨林中最高树种,自然高度70-80米。 见血封喉:剧毒植物。 神秘果:能改变味觉。 贝叶棕:叶片晒干,可撰写经书。 | |
植物指示的自然带 |
热带雨林自然带 | |
该自然带的气候状况, 分布地区 |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 |
分布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流域、非洲刚果盆地,南亚,大洋州部分地区;中国云南、台湾、海南部分地区。 |
各组完成表格后,集中交流观察所得。教师评价总结。
2.沙生植物室——热带荒漠自然带
可设计沙生植物观察分析表(本文略)
通过植物外观、来源地等,与热带植物馆的植物进行比较,讨论分析热带荒漠地区的自然景观特色。
荒漠植被的植物在热带以仙人掌科、大戟科和龙舌兰科为主,植被稀疏。植物以各种不同的生理-生态方式适应严酷的生态条件,有的叶面缩小或退化,成无叶类型,以减少蒸腾;有的具肉质茎或叶,用于贮藏水分;有的茎具有发达的保护组织,茎叶被白色茸毛,或茎具光亮白色皮部,以抵抗灼热。它们大多数具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层深处吸收水分。
热带荒漠自然带分布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南非以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与半干早类型。
归纳小结:附表
自然带名称 |
分布地区 |
气候特征 |
植被类型 |
热带雨林 |
(略) |
(略) |
(略) |
热带荒漠 |
(略) |
(略) |
(略) |
今天我们学习了热带自然带的知识,回去以后我们讨论一下学校所在的自然带应是什么自然带?继续学习世界其他陆地自然带的特征。
六.教学效果预测
1.本课学习内容较为抽象,但由可直接观察到的植物作切入点,将知识形象化、通俗化,应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并掌握本课知识点,创造生机勃勃的教学情境。
2.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拍摄植物照片和录像,小组成员共同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本课原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超越初一学生年龄及认知范畴。利用基地的热带展览温室为教学场所,直观展示热带自然景观,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4.本课以植物园为教学基地,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考虑到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表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征,便于在短时间内完成。加强临场应变力,以保证获得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