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巴尔扎克
教育,从学会尊重开始
5月31日早上,进校门时,一名学生向在大门口执勤的保安问一声“叔叔好”。在前面走的我,听到此声问候,心中一阵温暖。
学会尊重,学会尊重普通人,学会尊重弱势者,这是礼仪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根本要义就是对人的尊重。一个人只有恪守礼仪,懂得尊重别人,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在世界名著《简·爱》中,当罗彻斯特作为财大气粗的庄园主向地位低下、其貌不扬的家庭教师简·爱吼叫“我有权蔑视你”的时候,简·爱毅然打出自尊的旗帜:“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于是,她获得了罗彻斯特由衷的敬佩和爱慕。
屠格涅夫的《乞丐》中,面对穷困的乞丐,“我”想找一点东西给乞丐,但什么也没有。此时,“我”便紧紧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别见怪,兄弟,我身边一无所有呢,兄弟。”乞丐惊异地回答:“兄弟?你叫我兄弟?这就什么都够了。” “我”真正具有平等意识,尊重意识,真正把那个乞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嗟来之食”中的齐人,则是在炫耀爱心,是在居高临下地施舍,是会让人的自尊心受伤害,以致那个乞丐宁愿饿死也不吃那“嗟来之食”。
面对乞丐,你心生同情,站着施舍一块钱,“当”的一声,扔下一块钱,这是俯视,同情中有不尊重,伤
人自尊。一位学生,蹲下身,轻轻地把一元钱放到乞丐前面的破碗里,这是一种尊重。
特雷莎修女为麻风病擦身,把倒在路边露出骨头有蚂蚁在爬的人背回家,这是一种崇高的关怀,是对生命的尊重。《史记》中记载,一次战争可以活埋42万人,近代,宋哲元将军为肃清川陕匪患,一次砍头3500人,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学会对普通者的尊重,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权利,尊重他人生命,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你的生命也会高贵。
由此我也想到,对于学生的问好,这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教师理应主动呼应,或点头,或微笑,或大声应答“同学好”,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面无表情,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进一步讲,现在讲师生平等,就不应是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一声好,作为教师,也应主动向学生问好,这是互相尊重的应有之义。
尊重应当先于爱,而且比爱更重要。爱是一种情感,情感是自发的,我们对任何一个人,不能强行要求他一定要爱某个人,就像旧时的抢婚、拉郎配;即便是爱,也不能强迫他做到爱的分量、方式、时间完全一样。况且,当今的许多“爱”,因为缺少了尊重这个伦理基础,结果演变成怜悯、施舍、表演、作秀,让人难以、甚至不愿接受。尊重是一种伦理准则,这是带有强制性的,我们不但可以、而且应当要求每个人尊重他人,如果谁侵犯了某个人的基本权利、侮辱
了某个人的人格,这是要受到谴责、甚至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这些年来,我们学校注重文明礼仪教育,学生普遍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校园内,无论在何处何时,见到老师,我们的学生几乎都能主动敬个礼,大声问声好。这事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要让全校所有学生做到,没有扎扎实实长期的教育熏陶,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对此可能不屑一顾,自然也不会认认真真去抓这事。但我想这是真正的做人的教育,这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教育,就应当从问好开始,从尊重他人开始。
我不知道这名学生叫什么,在哪个班;我只希望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像他一样去尊重每个人。
---------------
为人粗鲁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尊严。——车尔尼雪夫斯基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
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