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幸福党建 > 党建动态
清风廉韵 案例 《老山界》教学设计——祝晶晶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5-10-20

十九、老山界

祝晶晶

教学目标:

1、    体会红军爬山时的艰难,了解“难”的具体内涵。

2、    品味文中生动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的重要作用。

3、    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体会红军爬山时的艰难的具体内容。

2、  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老山界》。

 

二、预习检查

1、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明确:红军艰难地走过老山界。

 

三、整体感知

1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那么在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讨论完成学习单)

答案预设:“难”体现在:

     NO.12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

“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这几段话生动地描写红军队伍星夜登山的壮观场面,这里,作者从仰视的角度极写山势的陡峭,行军队伍的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相接,分不出哪是火把,哪是星星”,写出了山的高耸入云。他综合运用了仰视和俯瞰两个角度进一步凸现山之高、山之险:“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NO.22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则暗示出山之高;“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个句子,前一句以“巨人”比喻“山峰”,后一句以“井”喻“山谷”,二者结合起来,便很有立体感地展现出山高谷深的壮观景象;

     NO.23饥饿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个句子说明什么?(说明红军战士当时面临的困难不仅是山高难爬,而且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很多时候要忍受饥饿和疲劳的折磨。

 ④ NO.29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远远的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个句子说明什么?(这说明红军队伍还时刻要受到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是红军所面临的又一困难。)

教师概括并板书:

难:——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四、深入研读

1、  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有何表现?你觉得红军是些怎样的人?

答案预设: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奇观”是指什么?“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红军战士在攀山的过程中把看到的景象称之为“奇观”,体现了他们的乐观精神。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啊!”这里,作者将“星星”喻为“宝石”,状其光芒四射;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四个排比句,四句句子分别以声音的音量、远近等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特点,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因此,这里写的是听觉感受,表达的仍然是山的高和险。红军战士半夜被冻醒之后,还能欣赏如此美好的景象,听到如此美好的声音,体现出他们乐观豁达。

③“NO14-17”对话互相鼓励,豪迈乐观的英雄气概。

NO.21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从容镇定。

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 

 

五、小结

作者用真实、生动的笔触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中的两段环境描写并任选其中的一段进行背诵。

2)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3句句子并进行简单赏析。

3)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参考下列题目写一篇观察日记。《望星空》《在阳台上》《窗前》。(有能力的同学做)

 

吃饭难

行路难

睡觉难

处境难

七、板书设计

乐观

 

 


八、课堂学习单

《老山界》课堂学习单

讨论: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结合课文语句分析。

 

 

 

 

 

 

 

九、课后反思

《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一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红军战士英勇豪迈及乐观主义。文中的两处场景描写语言优美,值得学生借鉴赏析。

整节课我主要设置了两个主问题,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红军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是如何表现的,让学生深入文本,从文中找依据。通过语句的圈划、语言的品味以及小组讨论,感受红军面对的困难多,爬山的过程艰辛,从而体会红军的乐观精神。

本节课总体感觉思路流程清楚,课堂活跃流畅,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度很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交流等环节。在课堂讨论之前,我先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课堂学习单,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借以小组的力量互相交流补充,力求把红军遇到的困难找完整。在讨论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位同学做记录,一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交流。做记录主要是考虑到怕有个别学生借讨论中其中滥竽充数,也避免了走形式。

不过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有许多的问题:

1学生能够在文中通过圈画相关语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基本都能够找到红军在翻山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比如老山界高而陡峭、天气寒冷、缺乏粮食等。但是相对比较零散,也和我的预设有出入,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找到一个个困难之后进行分类概括,但是最后呈现出来的“行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是由我概括的,学生很难答到,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实则我不一定要让学生按照我的预设来,我可以直接把学生的回答作为板书,罗列困难,这样也比较灵活,无需一定要把这些困难进行概括。

2、文中第23节的环境描写中的一组排比句“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在分析时我犯了一个错误,我把这句句子当成了一句比喻句,而恰好有学生讲到了这句句子,学生也理解为是比喻句。实际上此句并非比喻句,虽然有比喻词“像”,但本体和喻体都是声音,以声音比声音,并非是比喻句。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的,这也提醒我以后再备课时更要仔细,不能误导学生。

3、文章的朗读也不够到位,学生证找到一些优美的语句,尤其是课文中的一些优美的语句,分析过后并没有朗读。对于学生找到的重点语句,在品味过后应该让学生读一读,通过多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深切的体会。

4我感觉还有一些字词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比如“寒气逼人,刺入肌骨”,“蜷起身子”等动词的品味,尤其是语境中的含义,学生可能很难体会到那种刺入肌骨的寒冷。所以课后还需要再进行适当的体会指导,并且要加强适当的练习。

总之,像这类红色经典文章,本身年代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体会不深。所以在授课之前应适当的给学生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绝不可以拘泥于教案,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7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021-54358566 传真:021-54357601 Email:lyxx_xug@xhedu.sh.cn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