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党员学习心得——许婷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12-06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读后感

许婷君

最近,花了一些时间,认真阅读了《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这本书。早就听说过余老师的大名,他是一位潜心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级教师。虽然他已经是湖北荆州市的教研员,但是他一直着眼于一线的课堂教学。他从50岁起才开大型公开课,虽然起步不早,但是步子迈得大而稳。通过阅读本书中例举的许多语文课例,我感到余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的最优化。书中,余老师的几种教学理念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一、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余老师说: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钻研教材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职责,我认为把教材读厚,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要钻研教材,要以教材为基点,又要超越教材。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内容的教学,而是要延伸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去,沟通教材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比如,在教授初一课文《社戏》时,在课堂导入时,我询问学生:“有没有与小伙伴一起出去游玩的经历?当时心里感受如何?”这个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以引发学生学习本课文的兴趣。除了注意课文与生活的联系之外,我们教师还要挖掘课堂教学的深度,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这样把教材读厚、读广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才可以游刃有余,实现对教材的一种超越。比如上《社戏》时,我把教材里删去的开头两段文字补充给学生,这两段文字主要是关于“我”成年后看戏的经历以及对戏的枯燥乏味的感受,使学生就更能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真的,我再也没有看到那夜似的好戏,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了。”把教材教薄,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对知识进行概括、提炼,要精讲、精炼,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可让学生理清知识点。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要点,学生对学习可能就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了。比如《核舟记》这篇课文,虽然文章比较长,但是我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介绍核舟的顺序,从介绍的顺序入手,一步步学习课文内容,学生学完后发现只要找对了正确的阅读方式,其实文章一点也不觉得长,内容也不难于理解。

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课堂上,教师恰当而得体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余映潮老师说:对“提问”的研究,最神秘最有趣的是研究“不提问”。这种提问的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能以一问抵很多问,避免了简单琐碎的追问,可谓“问”得得法。有时候课堂上师生在热热闹闹的问答式对话中教学新知,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有“温度”的,但却不一定有“深度”和“广度”。提问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教师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问题设计要求教师把书本内容转化成可供学生研究的问题。我感到,要进行有效的提问,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课前让学生进行比较认真的预习。我没有余老师这么深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我觉得根据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质疑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是非常有效的课堂提问途径。因为这样的提问是针对学生的理解困惑点而起的,所以上课时教师的分析可谓“直捣黄龙”,没有走弯路。而且这样的提问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因为教师的教学与他们的理解困惑点相贴合了。

完美的课堂教学,是每个老师的孜孜追求。教师力争在每一节课中做到全面兼顾和达标,期盼获得尽善尽美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教学形式上五彩缤纷的花哨、教学内容上面面俱到的细致、教学效果上滴水不漏的扎实,教师的这些完美之举有时反而会产生过犹不及的结果,使课堂教学不堪重负或流于形式。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既没有精警隽永的开篇语和结束语,也没有煽情的课堂穿插语,有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美,一种和缓平易的情景美。余老师的课例和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番。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021-54358566 传真:021-54357601 Email:lyxx_xug@xhedu.sh.cn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