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统整和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一)
政史地教研组自培小结 陈彦芸
依据校制定的240校本培训计划指导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关注学生成长,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总目标。以使教师了解有效教学和教学内容统整的背景、理念、途径;以积极参与并在各自学科中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为培训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政史地教研组为单位,通过集体有效备课和有效上课的研究,采取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交流、总结的方法,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完善备课与上课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 前期准备阶段:
1、 教师自学与校集中学习相结合。
教师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的专业书籍,如《备课新思维》、《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等,了解了解有效教学和教学内容统整的背景、理念、途径。聆听专家报告,如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陆葆谦的《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的讲座,区教科研室主任张才龙的《课程统整》的辅导报告,校长和教导主任的《有效性备课的研究和实施》的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科研方法,为进一步有效实践做好准备。
2、 教师集中阅读学习《新课程有效备课的新思维》一文,撰写读后感,在教研组内交流学习。从中理解有效教学的意义、内容及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力求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教研科研相结合。
3、 教研组在学习交流基础上,讨论制定教研组校本培训的项目及内容,设定各项计划的时间节点,明确每位教师的目标任务,达成共识。
二、 具体实施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组内自培活动:
1、有效备课:明确传统备课的主要问题;有效备课的基本要求与一般策略;信息技术和学科进行整合;明确信息技术下的备课步骤;与课程标准对话;与教材对话;与课程资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和同伴对话。
组内有政史地三门学科,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位教师自身特点及学科特点。教师们自定了两个与学期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精心备课,完成教学设计,写成说课稿。每位教师承担两次教研活动的组织任务,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组内成员互评互改,完善教学设计,并由主讲教师最后完成教案编写。集体备课的课题涉及三学科,教师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发挥了学习型教研组的优势,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与效率。
利用校“教师论坛”每位教师以有效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撰写总结实践中的感悟、体会和案例,登录在校园网上。教研组内相互学习评价,选出优秀文章在校内展示。
完成的教学设计有,地理学科《南极洲》、《沪宁杭地区》;历史学科《繁盛的经济(隋朝大运河)》、《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政治学科《发掘自身特点》、《我们需要哪些邻里道德》。
2、有效上课:关注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努力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愉悦生动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探究。
经过一个半月的有效备课的探讨实践准备,从五月中旬开始,组内每位教师选择一个有效备课活动的教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组内进行了听课评课,修改,再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同伴间的互助发挥了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教研组教师之间相互的学习和探讨,弥补了教师个人知识结构和专业上的不足,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组内开设的教学课有《沪宁杭地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掘自身特点》。
在五月底-六月初,教研组推选地理学科,开设校级有效教学展示课《南极洲》,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公开课取得了成功。
(二)、课程统整的组内自培活动:
1、备课组内学习课程标准:以备课组为单位,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学习新版《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等,做好读书笔记,上传校网,交流心得。
2、教研组内研修活动:各备课组内写出教学内容统整的思路与方法,三门学科教师在上学期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的经验基础上,讨论制定各学科教学统整指南的编写的大纲。
3、4月中旬-六月初,教师编写教学单元《课程内容统整指南》,上传校网,进行交流。
(三)、总结反思:
1、组内小结:每位教师撰写有效教学与课程统整的小结反思,总体来看,通过培训活动,教师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有了提高。集体备课活动,让教师们有了更多交流互学的机会,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强烈的团队互助意识。
2、网上互评:学习校内每位教师的校本培训反思,学习其他教研组的优秀学习经验,实践体会,促进本教研组的教科研能力,使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力争在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的同时,促使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发展。
三、 后期成果总结:
说课案、教案共计12篇;《课程统整指南》编写稿3篇;读书心得暨读后感3篇;校本培训反思小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