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统整和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一)
语文教研组自培小结 周丽芳
一、 培训组织方式:
通过学习学校的关于教学内容统整和有效性研究培训计划,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拟定出了教研组实施计划,并在组内学习和讨论相关的理论和学习资料。以集体备课和研究课为切入点,组织开展“有效教学”“教学统整”的研究实践活动。全体教师每人主备一堂课,进行组内说课、集体备课、课堂实践、撰写反思,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二、 具体实施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组内自培活动:
主题 |
形式 |
课时 |
实施时间 |
主讲教师 |
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
专家讲座 |
2 |
2008.3.20 |
陆葆谦 |
教师阅读学习《新课程有效备课的新思维》一文 |
教师自学 |
2 |
2008.4 |
教师个人 |
教师写《新课程有效备课的新思维》一文的读后感 |
撰写式 |
2 |
2008.4 |
教师个人 |
学习《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并交流讨论 |
讨论交流 |
2 |
2008.4.10 |
周丽芳 |
语文教研组 第一次集体备课 《诺曼底号遇难记》 |
教研式 |
1 |
2008.4.24 |
许婷君 |
第二次集体备课 《百合花开》(一) |
教研式 |
1 |
2008.4 |
吴冬燕 |
第三次集体备课 《百合花开》(二) |
教研式 |
1 |
2008.5.8 |
吴冬燕 |
第四次集体备课 《雷电颂》 |
教研式 |
1 |
2008.5.13 |
胡沉绿 |
第五次集体备课 《死海不死》 |
教研式 |
1 |
2008.5.15 |
许婷君 |
第六次集体备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教研式 |
1 |
2008.5.22 |
周丽芳 |
有效教学的实践课 |
听评课 |
2 |
2008.5.29 |
许婷君、胡沉绿 |
(二)、课程统整的组内自培活动:
课程内容统整指南编写 |
专家讲座 |
2 |
2008.3.14 |
张才龙 |
学习课程统整有关文章,组内研修 |
交流讨论 |
2 |
2008.4.10 |
周丽芳 |
备课组内学习课程标准 |
自学与研讨相结合 |
4 |
2008.4 |
备课组 |
备课组内写出教学内容统整的思路与方法 |
撰写式 |
2 |
2008.5 |
备课组 |
教师编写《课程内容统整指南》 |
撰写式 |
6 |
2008.5 |
教师个人 |
汇报《优秀课程统整指南》 |
论坛 |
2 |
2008.6 |
教师个人 |
三、总结反思:
听了专家的关于有效备课的专题报告,通过教研组内的学习讨论,实践研究,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总的说来,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们明确了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总是把教案记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这样的备课形式与课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师吃力不讨好。通过专家的讲座,我们意识到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
三、备课的评价要促发展。按照“课改”的新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一下原则: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定,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要明确。
所以说,教研组进行的有效教学和教学内容统整的培训,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逐步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提高了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学习,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成长;而专家的引领,更让教师们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实惠”,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提升了了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