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忠
“我行,我能行”,是自信的表现,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我行,我能行”,是走向成功的前提。1900年7月,林德曼独自驾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实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林德曼认为,一个人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关注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已经有一百多名勇士相继驾舟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推断,这些遇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崩溃、恐慌与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的反对,亲自进行了实验。在航行中,林德曼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觉也处于麻痹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是只要这个念头一出现,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终于,他胜利渡过了大西洋。
“我行,我能行”,有坚实的智力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少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
“我行,我能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并不是一种狂妄,它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会逐步克服懦弱胆怯自卑。它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状态,是面对困难、面对他人怀疑是的一种勇于尝试的态度,是自信:努力就会有进步。
“我行,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的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尽管我们平常都只结出了20来个果实,但是,从潜在的能力上,我们每个人是能结出13000个甚至更多的“西红柿”的。因此,每个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
“我行,我能行”,是创新人才的特征。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
平时,总听到有些同学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懒,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有害的意识。
课前预习认真一点,上课专注主动一点,作业端正及时一点,测验成绩提高一点 ……请说“我能行”;大扫除彻底一点,对同学宽容一点,眼保健操认真一点,集体活动主动一点…… 请说“我能行”!
让“我行,我能行”成为我们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