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知识点滴
2019年11月12日,一则新闻刷屏了。
据“北京朝阳”官网消息,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
鼠疫曾灭掉了1/3的欧洲人口
人类历史上,世界各地曾多次发生过鼠疫大流行。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中叶,有记载的就有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
其中最恐怖的是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席卷了整个欧洲,夺走了约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清代乾隆年间(1792-1793年),我国从云南开始,许多省都出现了鼠疫,当时有一位20多岁的年轻诗人叫师道南,正好在云南省赵州,亲眼看到当时鼠疫流行的惨状,写下了一首《鼠死行》的诗:“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描述了中国古代鼠疫流行时的惨状。
直到1894年,日本学者北里柴三郎和法国学者耶尔森在香港鼠疫流行期间发现了鼠疫的病原体是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后来就被命名为耶尔森杆菌(Yersinia pesti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鼠疫杆菌。鼠疫这种疾病未经治疗的病死率高达50%-70%,而它的传播途径也要到1898年以后才逐渐为科学家所发现。所以,古人对鼠疫这种烈性传染病,是毫无招架之力的。
时过境迁,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鼠疫均能得到有效监测与控制。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与人之间的流行。鼠疫起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位于甲类之首。
鼠疫的传染源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这些染疫动物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尤其以鼠类、旱獭等啮齿动物最为常见,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食肉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野生偶蹄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家畜也可以感染鼠疫,人们在接触、猎捕或剥食这些染疫动物时就可能被传染。
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媒介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
媒介传播:
鼠疫的媒介传播主要是通过跳蚤吸血进行的。
接触传播:
人类在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过程中,如果直接接触了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的伤口进入人体,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伤口,如手指的倒刺等也会让鼠疫菌趁虚而入。细菌进入人体后,会经淋巴管或血液播散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空气(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当鼠疫菌感染人发展成为肺鼠疫时,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传染性。
肺鼠疫人传人的传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区远远超出疫源地范围。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但人类在感染过鼠疫菌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
鼠疫的临床表现
鼠疫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腺型鼠疫、败血型鼠疫、肺型鼠疫、眼型鼠疫、肠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脑膜炎型鼠疫,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以长达到8-9天。● 鼠疫患者一般都表现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增高。● 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有重病感和恐怖不安的表现,患者眼睑结膜和球结膜会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现如今,对付鼠疫已经有了一整套完备的预案,对它的综合防控包括疫情报告、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同时疾控部门还会采取预防性灭鼠灭蚤、健康教育、疫源地干预和强化监测等措施。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