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特别是一名普通党员,平时与广大群众在同样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其先进性能不能体现出来?怎样才能体现出来?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党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同人民群众一样,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都需要面对和处理诸多的困难和矛盾。但不同的人由于其思想境界不一样,工作态度和作风不一样,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一样,工作成效就会不一样,而人民群众往往就是从这些“不一样”中认识和评价党员的。始终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在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自然而然就能看得出来。可以说,让群众平时看得出来,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一个具体而实在的标准。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党员应有的特质和品格。
在人生追求上,要有“志气”。人贵有志,志当存高远。共产党员应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上有些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袭和腐蚀,尊奉什么“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钱就想”的人生信条,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放在攫取金钱上,玩物丧志,格调低下。少数党员干部抵制不住诱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人生追求陷入“俗气”,有的甚至违法违纪,腐败堕落。始终保持先进性,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校正人生方向和追求,真正做一个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终身奋斗的人。
在为民谋利上,要有“勇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都应认真去做、大胆去做。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把为群众排忧解难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而不是落实在行动上;有的搞花架子、造假政绩;有的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缺乏勇气,怕困难、怕矛盾,畏缩不前,无所作为;等等。这些都是与党员的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党员要让群众平时看得出来,就必须敢于知难而进,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通过自己的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社会生活中,要有“正气”。党员不是孤立的个人,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党员不仅要在工作和学习中当模范,而且要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日常社会生活中作表率。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积极健康的主流,也有消极落后的支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化之中,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也处在易发、多发时期,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此,党员决不能随波逐流,既要坚持做到一身正气,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群众,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又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同那些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作斗争,从而让群众看到共产党人惩恶扬善的气节和品德。
在个人得失上,要有“大气”。党员是来自群众的先进分子。作为普通公民,他们的权利和利益应当得到尊重和保障;作为党员,又要求他们在对待地位和利益的问题上境界更高一些。所谓境界更高一些,就是不仅不能见利忘义,而且在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做到前者服从后者;就是在看待个人得失上,应该“大气”一点,而不是斤斤计较、与民争利。这样,不但党员自己能够不断提升人格力量,人民群众也能从他们身上看得出和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
充分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功能
剖析评议的落脚点在于发现每个党员个体的缺点和不足,查找地方党组织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为顺利进入整改提高阶段扫清各种障碍,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那么,怎么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六个坚持”,对于我们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自我剖析、组织帮助、群众评议等途径,找准并切实解决党员在政治、思想、宗旨、工作、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标准,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第一,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纠错功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纪律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党光明磊落、富有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评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上级安排的步骤与程序,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因为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同志们的批评及自觉开展自我批评,可划清正确与错误的界限,清除错误思想产生的根源,在组织帮扶和自我反醒中纠正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因此,每个党员要切实端正态度,努力做到:自我剖析不怕痛,“痛定思痛、痛改前非”;认认真真、扎扎实实触及灵魂,相互揭短不护丑。
第二,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防范、免疫功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讲不得了”,当错误的思想、行为刚刚露出苗头,当头棒喝可以使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当错误已经铸成,但违法乱纪行为还没有成为普遍性、经常性、反复性的问题时,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及时反复的批评可扭转态势,纠正或缓和错误的蔓延及影响。而自我批评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防范,可以阻挡党员滑向错误的深渊。
第三,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挽救功能。批评本身又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开诚布公的谈心,敞开心扉的交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批评者不仅要向受批评者指出错在哪里,引导对方如何改进,还必须帮助对方认清错误的原因、实质,以便使对方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及时挽救同志。因此,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使受批评者心悦诚服,变被动挨批为主动接受批评。
第四,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协调、凝聚功能。通过剖析评议,可以协调党组织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以及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减少内耗,增强凝聚力,达到团结统一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基于道德人假设,从人性善出发,少数地方基层组织和党员总是以完美主义的理想化人格掩盖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缺点,导致“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谈希望”、“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实乃“多栽花,少栽刺”的圆滑处世哲学作怪,实质是害怕批评和取消批评。文过饰非、粉饰太平只能自欺欺人!与唯物主义和党员先进性标准格格不入!而且,非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之间因缺乏思想交流、交锋,反而被庸俗的人情关系网取而代之,只能助长放弃原则、不分是非的调和主义。只能使剖析评议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必然威胁我党的执政安全,贻害党和人民的事业!所以,要把矛盾的焦点摆到桌面,使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交锋中“曝光”,逐渐失去市场。
第五,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激励、提高功能。批评和自我批评可以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激励人们奋发有为。要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掌握批评的艺术,注意方式方法,选择好时间地点场合,从与人为善的目的出发,才能做到言之确凿,褒贬恰倒好处;本着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心态,才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受批评者消除了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批评者摈弃了先入为主、道听途说的一面之辞,才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因事制宜、因人制宜,把批评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严肃性有机统一起来,使双方找到“结合点”,形成共识,才能发挥激励提高效用。
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团结——批评——团结”方针,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团结人而不是孤立人、从教育人而不是伤害人、从帮助人而不是搞垮人,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改进各项工作、提高执政能力、维护党的整体形象出发,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剖析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眼下能够办好的事情做起,做到“真用、真抓、真干”让党员群众亲身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共产党员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性标志之一,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形势下,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具有最大公无私、最有远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的特性。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员必须具有工人阶级的优秀特性。党员所具备的光明磊落、大功无私等优良品质,正是党的性质所要求的。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质,才能做到敞开思想谈自己,开诚布公说别人,才能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说,党员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同任何事物一样,共产党也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前进的,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一般讲来,党内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产生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思想性质的矛盾。解决这样的矛盾,不能采取残酷的斗争、无情打击的方法,而只能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即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解决党内矛盾,促使党的机体健康的发展。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行党内监督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和个人,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加强党内监督,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缺点和错误。实现党内监督的途径有很多,积极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则是一条主要途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对于我们,经常的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思想和我们党的机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党的组织和个人,在自己的活动中没有出现缺点、没有构成错误之前,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公开的揭露和承认错误,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达到教育自己和教育党员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党内监督,保证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途径。
分析评议阶段把好“五度”
征求意见要有“广度”。通过召开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座谈会、个别访谈、进巷入户、向基层和上级主管部门征询意见、向同级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向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表、发动群众评议、设立专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使征求意见具有广泛性,切实找准找实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个人也要通过上级点、群众提、自己找、互相帮的方式切实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
党性分析材料要有“深度”。每一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搞好分析评议看作是对自己近年来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学习生活的一次大洗礼,把个人剖析深不深,能否真正触及思想灵魂,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否“走过场”的关键环节。党性分析材料既要查摆问题,更要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查摆问题不要怕“揭丑”,亮思想不要怕触及灵魂;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高度和宗旨、信念上深挖思想根源,找到问题的症结。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把握“尺度”。要以“四看”来衡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一看有无开展自我批评的勇气。自我批评是否鲜明地讲出了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是否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回答。二看有无开展批评的正气。党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是否相互开展了批评;批评是否触及到被批评者的主要问题;对问题较多又没有认真开展自我批评的党员是否进行了帮助,促其改正。三看被批评者是否服气。对符合事实的意见,是否进行认真检查,有没有“牛气”;对与事实有出入的批评意见,是否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没有怨气;批评是否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受批评者有没有泄气。四看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是否更加团结协调,是否形成锐意改革、干事创业的风气。
边议边改要有“力度”。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增强整改工作的主动性,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改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一是整改态度要坚决。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进行梳理,分清轻重缓急,作出明确表态。二是整改措施要得力。要针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采取思想的、行政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整改。三是整改行动要快捷。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改的马上改,能解决的马上解决,特别是要以具体行动解决那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四是整改标准要严格。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提出整改应达到的标准,真正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成效。
各项工作要有“进度”。要求各基层党支部、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正确处理好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党员先进性教育效果与党员干部心理承受能力
党中央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党内历次教育活动的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在听取群众意见时,是否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教育活动能否收到预期效果的关键之一。(一)
增强领导干部心理承受能力是接受群众监督评议的需要。这次先进性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以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除了带头开展自我批评外,还要听取普通党员和党外群众的批评意见。领导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一般是以组织者、指挥者的身份和姿态出现的,讲话、作报告,是领导讲、群众听,意见和批评一般也是从领导向下属或群众发出。在一些领导干部中,甚至养成了一言堂、颐指气使等不良作风。领导干部平时听得最多的是赞扬,甚至是奉承、谄媚的甜言蜜语,一些领导干部慢慢只习惯于听这种“顺耳”的话,形成了一种“耳偏食病”。而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群众所提出的意见,有的“辣味”十足,有的“火药味”很浓,有的甚至是偏激的意见。因此,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
增强领导干部心理承受能力是提高自我剖析质量的需要。在先进性教育全过程中,分析评议是一个关键阶段,它是领导干部自我剖析,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素质的必由之路。一是要不讳己短,“剖”得要有力度。二是要追根溯源,“析”得要有深度。领导干部就必须把剖出来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其本质,查出其病根,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方面找原因,真正做到触及思想不怕“痛”。领导干部要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内心深处肯定要经过一番激烈的、甚至是痛苦的思想斗争,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弱者可能采取避实就虚、避重就轻的态度,只谈表面现象,不提思想实质,使自我剖析质量不高,甚至走过场,从而使领导干部通过先进性教育在思想上有明显提高的目标成为一句空话。所以,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承受能力,按党组织的要求完成自我解剖的各项“规定动作”,写出高质量的党性分析材料。
增强领导干部心理承受能力是搞好整改落实的需要。在整改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强的领导干部,主要表现为能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很深刻的认识,并进行坚决彻底的整改。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确保整改取得实效。(二)
领导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固然与个人的气质、性格等先天条件有关,但通过实践的锻炼和主观世界的改造,心理承受能力是完全可以不断增强的。
1、加强民主意识的修养。一是要培养平民意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自觉除去“官气”,从思想上、心理上、意识上把自己当作平民的一员。像邓小平同志那样,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儿子。这样,无论是人民群众,还是其他同志对你提意见,或者指出你工作中的问题,你在心理上就不会产生反感或抵触的情绪。二是要树立平等意识。这也就是说,领导干部不能自视特殊,不能把批评别人搞成领导者的“专利”。
2、加强公仆意识的修养。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民观。领导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看待自己和群众的关系。领导干部不论以何种方式产生,都是人民的公仆或勤务员。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三是要树立接受监督的观念。既然人民是权力的主人,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当然有权利对干部实行监督;既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当然有义务接受人民的监督。
3、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一是要着力培养自制力。以浩然正气战胜一切私心杂念,在先进性教育中既严于自我解剖,又襟怀坦荡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二是要着力培养自省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问题不在于人会犯错误,而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否正确。作为领导干部,要养成自觉省过察非的习惯,克服某些不良情绪的产生。领导干部进行自省的对照标准主要有党的方针、政策和纪律,国家的法律,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等。三是要着力培养高境界。领导干部就是要着力培养国家至上的政治境界、事业至上的工作境界、奉献至上的思想境界、人民至上的人生境界。培养高境界的途径不外乎两条:学习和实践。领导干部必须以坚强的决心和持久的恒心,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努力磨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