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幸福悦读 > 大家读大家
《体验音乐》读后心得——金海华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1-09-24

       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专辑。《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音乐学习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这种方式完全与自身的体验相悖 ,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教师不要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允许学生并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不同的见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音乐的环境,让学生去体验音乐。《欧洲民间歌舞音乐揽胜》一课的教学,从学生一进入音乐教室,俄罗斯民歌《雪球花》器乐演奏的音乐萦绕在学生的耳边,学生马上进入了音乐的体验中。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自然地过度到了第二课时的学习,并为第一环节的学习作了铺垫。第一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演唱和教师的演唱更深一层次的进行感受与体验。并通过辨听民歌活动,在不出示答案的情况下,通过欣赏二首俄罗斯民歌和二首意大利拿坡里民歌,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欧洲著名的民歌资源——俄罗斯民歌和意大利拿坡里民歌。另外音乐的体验还有独特的一面,同样一段音乐,不同的人听了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学生演唱俄罗斯民歌《雪球花》后,教师分段演唱,让学生自己体验歌曲每段音乐之间速度、力度、情绪等不同和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拿出所谓的“正确答案”,任何急性的“仲裁”多会束缚学生的手脚,熄灭想象创造的火花,通过学生体验后得到的理解,会在学生的脑海里扎根。

重视体验的过程性。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音乐的内涵。在“风笛”和“哈登角琴”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欧洲传统的民间音乐的特点和风格特点。在感受记忆苏格兰风笛的音色演奏特点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模唱其音乐主题,进行组与组之间地接唱,进而体验和表现苏格兰风笛“连吹”的独到特点。在欣赏挪威乐曲《如歌》时,听觉欣赏结合视觉欣赏,并加上律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加上挪威风光的欣赏,学生处于一种“身临其境”之中,感受与体验就更加深刻。如果教师再去讲述的话,就成为“多此一举”,熄灭了学生想象创造的火花。

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感谢《体验音乐》,让我受益匪浅!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54358566-107 Email:lyxx_xug@xh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