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幸福党建 > 党建动态
清风廉韵 案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许婷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5-10-20

一五  《邹忌讽齐王纳谏》

   龙苑中学 许婷君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地朗读,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了解语言背后的感情色彩。

2. 理解“讽”的含义,体会邹忌说话的艺术。

 

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了解语言背后的感情色彩。

2. 理解“讽”的含义,体会邹忌说话的艺术。

 

教学难点:

1. 理解“讽”的含义,体会邹忌说话的艺术。

 

教学过程:

. 激趣导入

同学们,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对疾病康复有好处的药往往是苦的,对行为习惯有良好指导作用的话往往是不中听的。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忠言是否一定逆耳?它可以变为顺耳吗?让我们走进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去寻找答案吧。1

 

. 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录音,概括全文大意。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主要写了两件事:1. 邹忌与徐公比美    2. 邹忌向齐王进谏,齐王纳谏)

2.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这两件事中,哪件事是作者的写作重点?或者说写作意图所在?

   (第2件事。)

 

. 细读研讨

1. 从课文的标题中可知,邹忌见齐王是为了什么目的?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为了进谏/让齐王纳谏;第2节)

2. 朝堂之上,一个臣子向君王提建议,理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谈论国事。邹忌在进谏前首先谈论的是什么?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第1节;谈论了自己与徐公比美的家事)

3.两两组合,分角色朗读邹忌与妻、妾、客之间三问三答的句子。思考:邹忌的三问和三个人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邹忌:沾沾自喜、自信;严肃,疑惑;平淡,试探

妻子:由衷地赞美;小妾:畏惧,顺从;客人:奉承,讨好)

4. 为什么妻、妾、客三个人不约而同地说邹忌比徐公美?原因何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被蒙蔽了。)

5.齐王是否也遇到了与邹忌相似的情况?找一找文中的依据。

(齐王也被蒙蔽了,而且受蒙蔽的程度比邹忌更深。“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6.邹忌为什么要在谈论国事前先谈论家事?与直接向君主进谏、提意见的方式相比,邹忌的这种提建议的方式有什么好处?用标题中的一个字概括这种进谏方式。

(更为委婉、含蓄;“讽”,用含蓄、委婉的方式进行劝告)

7. 请总结一下文中邹忌成功地“讽”齐王的过程

(在对君主提建议的时候,太过直接会让他们有抵触,不易接受。于是文中的邹忌就从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做起,把自己比美受蒙蔽这件事说给齐王听,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

 

. 延伸拓展

1.从本单元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大臣在进谏时运用“讽”这一的事例吗?

(比如:《王顾左右而言他》一文中,孟子列举“友人”和“士师”两个例子,来委婉地规劝齐宣王要增加治理国家的责任意识。)

2. 阅读课外文言片段:《螳螂捕蝉》。思考:文中的大臣是如何“讽”吴王的?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文中的大臣列举了蝉、螳螂、黄雀的故事,委婉地劝告吴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忘了身后的忧患,以此劝阻吴王进攻楚国。)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从题目中可知,文章主要记叙了邹忌用一种委婉、含蓄的方式向齐王进谏,并且齐王接受了他的建议。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朗读,我们体会了人物说话的语气,了解了语言背后的感情色彩。通过对邹忌“讽谏”艺术的赏析以及课外的拓展,我们了解到古代一些臣子在对君王提建议时说话的巧妙艺术。这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也是很有帮助的。回到我开头所说的问题,忠言可以“顺耳”吗?当然可以!只要我们在说话时注意说话的方式,忠言也可以顺耳。

 

. 布置作业:

1. 积累文中学到的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 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说话时的感情色彩。

3. 读了本文之后,联系生活实例谈谈本文中邹忌说话时“讽”的艺术对于你在人际交往时的指导作用。(200字左右)

4.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体会文中触龙高超的讽谏艺术。

12必做,34选做)

 

 

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来是收录在高中语文课本的课文。翻阅了当年读书时的高中语文书,发现这一课被设置在“语言的品味”这一单元中,这给了我一定的启发。我想,本文的内容理解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基本问题不大。只要借助参考资料,基本可以自己翻译出来。那么,教师在教课文的时候就应该针对学生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讲解,这样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经过了资料的查阅和几次的教案修改,最终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指导学生的朗读和体会“讽”字的含义、讽谏的说话艺术这两个方面。这是出于两个考虑:一,对于文言文学习来说,我们一直倡导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反复地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意思。二,标题中的“讽”字在课下注释中并未给出,初二学生即使查阅了它的字面意思,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讽”字的涵义。什么是含蓄、委婉的劝告方式?恐怕他们无法理解。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定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当然,由于我们倡导“一课有一得”,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太多,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一、两点收获即可。因此,仅在本课上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不求多,只求每个教学目标能落实到位即可。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顺着老师的思路开展思维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反复的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了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对于标题中“讽”字的涵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材料分析出文中人物是如何运用“讽”这一进谏方法的。

前人经常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确实,虽然当天上课的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在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有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比较多的朗读形式;在落实教学目标2时,对于“讽”的教学不仅仅停留于课内,还迁移到了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并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在反复地体会中加深对“讽”的理解。不过,在与同组的老师交流之后,发现仍然有不少地方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改进的:

一,在“分角色朗读邹忌与妻、妾、客之间三问三答的句子。思考:邹忌的三问和三个人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时,部分学生的理解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课堂比较有限的时间里对于人物对话背后所蕴含的感情色彩不能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很好地体会出来,看来需要教师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另外,对于这一段人物对话的指导也还不到位,只是让两个学生谈了一下自己的理解之后,为了赶教学进度,就急着告诉学生教师所理解的“正确”的语气和感情色彩,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我感到,在这一过程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当学生回答体会不出语气的差别时,我应该追加几个问题来引导他们理解。比如:“邹忌的说话中运用“我”和“吾”二字在语气上有什么区别? ”“妻、妾的回答在表述上有什么差异?从中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什么不同的语气?”“妻妾的答句都是用感叹号,而客的答句用了句号,从标点符号的不同你能体会出语气的差异吗?”我想如果有了适时的引导,对于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帮助。在体会出说话者不同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之后,我还应该让学生揣摩说话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以探究他们之所以说出这些话、运用这些语气的深层次原因,做到朗读与语言品味有机地结合。

二,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讽”的涵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说明“讽谏”的说话艺术时,也要强调一下类比说理的涵义。因为“讽”的艺术是建立在类比说理的基础上的。正因为相比较的几个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似点或共通点,并且把他们进行了类比,才有了“讽”这个行为这一达成的可能性。比如,在本文中,邹忌之所以能够用“比美”这件家事成功的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以治理好国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与齐王都有一个共通点——被蒙蔽了。如果缺乏了这一共通点,那么他也无法进谏成功。虽然在上课时,注意到了让学生通过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体会“讽”的说话艺术,但是没有把“类比说理”这一说理方法明确点出,可能会造成一部分同学理解上的偏差。另外,在点出了文中邹忌运用的“讽”进谏方法之后,应该让学生再体会一下直接进谏和委婉进谏这两种进谏方式哪种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且文中邹忌进谏后的结果如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讽”这一说话艺术的好处。

三,课堂提问系统性还不够,教师追加的小问题过多,有时候出于“赶进度”心理,甚至“越俎代庖”,在学生还没有思考完整之前,就代替学生把答案说了出来。在提问学生时,为了追求回答的准确性,习惯于找一些程度比较好或者中等偏上的学生来回答,忽视了其他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在整个课堂中,教师讲解还是比重大了些,学生的互动性尚未被完全发掘出来。

总体说来,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落实,教学效果整体良好。但是,与一堂“精品课”的差距还是非常大,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教师更多地打磨。只有教师对自己始终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取得进步和提高,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7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021-54358566 传真:021-54357601 Email:lyxx_xug@xhedu.sh.cn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