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与北京小学生一起上课 畅谈教育改革想法
中新网9月8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引述新华社报道,在9月10日中国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上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长周济,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陪同下,来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亲切看望师生,并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老师们表达敬意。
温家宝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很难提高。尊师重教,尊师在前。要为教师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当日上午,在校长的引导下,身着便装的温家宝等人来到位于教学楼三层的五年级2班,在最后一排落座。该班上的是语文课,学习内容是“新型玻璃”。
教师陈胜昔说:“请大家介绍一下,都有些什么样的玻璃。注意,要用‘自述’的方式。” “我是变色玻璃”、“我是吃音玻璃”、“我是吸热玻璃”……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
“请大家说一下,喜欢课文里哪句话?”陈老师问。“我喜欢这一句。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一位男同学回答。
“请大家读读这段,感受一下作者用词的精妙。”
温家宝也打开课本,和孩子们一起朗读。
40分钟的课程中,温家宝始终面带微笑,认真听课。
“老师,能不能请温爷爷说几句?”一个孩子大胆地问。
“老师讲得很好。同学们回答得也很好。”温家宝说:“课本上讲了5种新型玻璃,你们不仅认真学了,而且还在思考、查资料,看世界上还有哪些新型玻璃。这些都很好。”
“但是还缺一条。”温家宝向学生们发问,“除了查资料外,自己还看过什么新型玻璃没有?哪位同学能回答?”
一个男孩举起了右手:“我见过水晶玻璃。”
“对。就是要这样。”温家宝亲切勉励孩子们,“我们一方面要查资料,一方面还要勇于实践。”
当温家宝准备起身离开时,一位小同学勇敢地挤到桌前,请他写几句话。略作思考,温家宝在一张白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动,就是这三个意思。明白吗?”
“明白。”孩子们纷纷点头。
语文课结束,温家宝等人来到学校大会议室,与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座谈。温家宝向参加座谈的教师,向全国的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温家宝说:“我觉得,陈老师整堂课讲得很好。她让孩子们讨论,让孩子们自己找资料、找答案。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她尊重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充满爱心,和学生交流,这就是教学相长。”
“这堂语文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温家宝说,“比如,表达、用词、口语、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还有些词语的应用,可以讲得更宽一些,就像‘藕断丝连’这个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这里,也可以用在其他的地方。陈老师,我说得对不对?”
“对。”陈胜昔点头。
座谈会上,教师和校长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他们向总理坦诚反映对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建议。温家宝不时插话,和教师们进行交流。
温家宝说,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一个是,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
第二个是,减轻学生负担决不是对学生放松要求和撒手不管,而是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素质教育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而不是低了。
座谈会结束时,温家宝意味深长地说:“只有尊重老师,重视教育,国家才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