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幸福悦读 > 大家读大家
简谈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叶老的作文批改讲评观及由此得到的作文教学启发——吴彦敏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0-10-29

简谈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叶老的作文批改讲评观及由此得到的作文教学启发——吴彦敏

叶圣陶先生(以下简称叶老)一生致力于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于作文教学有独到的见解。这本《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出版时间虽距今已久远,但很多观念仍具前瞻性,对于我们日常作文教学有极强的指导价值。

叶老曾经说过“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356)那么,今天就让我从自身作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批改讲评入手,谈一谈所学所得。

一、修辞立诚

纵观全书,“修辞立诚”为叶老反复提及。那么,什么是修辞立诚呢?即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叶老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155)

    如果学生说的是老实话,“作文必有可写之材料,材料之来源为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此类皆由‘自得’。” (732)由此可见,叶老认为最好的写作材料源自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积蓄,而非写作辞典或者其他借鉴形式所得。

    反之,“由若干要嵌入的字,然后就那些字找话来说,即使说得很像一番话,与‘修辞立其诚’差得太远了,无论如何只能认它为游戏文字”。(110)文字游戏,以文字为戏尔,失之真诚,可不就是弄虚作假吗?

    现在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文前都会问我:可不可写想象作文?他们总以为自己的生活积蓄是不够好的,想象出来的内容天马行空却可以得高分。这种想法一者体现出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经历,二者也表现出作文批改讲评中的一些弊病来——走上了八股文的老路。忽视了“修辞立诚”。

如此,即可知“ 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无非要他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意思。这便是‘修辞立诚’的基础。”(436)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说真话,讲实事呢?那就要在评改中形成一定的注意“消极方面不加阻遏,积极方面随时诱导,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化为文字。”(436)切不可因为某个写生的材料得不了高分,就对他的真实材料提出批评,那是“阻遏了发表的欲望”,是“不要说自己的话,就是不要使胸中的积蓄与写作发生联系”。(437)

二、教师下水

“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这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488)

此种想法,也在叶老的文集中几次被提及——“惟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善读善写。苟非然者,学生即或终臻善读善写断非老师之功。”(719)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另外写什么也不是随意想写什么都可以的。“我希望教师练习写文章,并不是专指练习写文艺作品而言。尤重要的是写一般文章。一般文章是文艺作品的基础。一般文章又是实际工作中随时需用的,谁都要能写好,所以尤为重要。教师要指导写作,不能空讲些作法,一定要有写作的切实经验,才能随机应变,给学生真正有益的帮助。”(718)

惟经常写近于学生的文章,才能“念下去就有数,哪儿该给学生点醒,哪儿该提点怎么样的问题给学生点醒最有效并不是轻易办得了的。要不是对作文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势将无能为力。怎么达到非常熟练,具有敏感的境界呢?唯有经常动笔,勤写多作而已。“(488)

当然,非惟作文评改是如此,“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

三、鼓励信心

现在的作文课为什么会那样难上,写作文为什么对于学生来说“作文猛于虎也”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作文写得不好,没有信心。因此,作文评改还肩负着一个鼓励学生多写,提升学生写作自信的任务。

叶圣陶在一封信中就曾提及:“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723)他也强调,写好批语要“考虑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启发学生”。(537)

不仅在评的时候要多谈优点,多鼓励。改的时候,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即使这篇作文的文字再不通顺,也是小作者绞尽脑汁努力的成果。我们在修改的时候,还要注重给他留一点“面子”和“尊严”,修改要按着他的能力和接受力,且不可大量删改,让他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叶老以为“批改要尽量尊重原作,能不改的就不改。应该尊重别人的意思。凡是说得正确的,表达得明白的,就不动它。”叶至善先生也在《叶圣陶中小学生作文评改举例》中提及“父亲说教师的称赞能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四、明白无疑

我们时常会感觉辛辛苦苦地为学生评改作文,上作文评改课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其实,叶老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差别只是,他会去研究,研究如何提升评改的效率。

“有些国文教师看学生所写的文章,只觉得它不通,勾掉愈多,愈感觉满意。勾掉之后,按照自己的意思在行间写上一些文字,就把练习本发还学生。为什么一定要照改本那样说才对?都没有说明,待学生自己去揣摩。学生接到这样的改本,见自己的文字差不多都包在向下一勾向上一勾之中,大概是不大肯去揣摩的,望了一望,就塞进抽斗里去了。” (94)

由此可见,评改一定要让学生知道:称赞的原因是什么,批评的理由是什么,修改的缘故又是什么。这些都要让学生明白无疑,这样他才能真正有所受益。

“为学生改易文稿,令探索所以改易之故,此一举尤堪称美。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 (727)如果学生不知道评改的缘由,作文评改就会有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另外,“语文教师评改学生作文,情形不尽相同。教师首先要顾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各个阶段的作文训练就得到各有重点,不能象这一册里的讲稿那样,一下子把任何方面都说到。而看学生的作文,首先要看立意。如果立意不妥当处,必须指明,并通过教育工作切实地帮助。”(572)

五、念上几遍

     叶老说:“文章不光是用眼睛看就算,需要放到嘴上去说,用耳朵来听的场合太多了。”(486)

我们给学生评改作文,教学生改作文。“就整篇文章来说,必须充分顾到‘上口’和‘入耳’两个条件,说起来挺顺当,听起来不含糊,才能使读者完全懂。”(486)

叶老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他更是如此做的。他给别人改作文,就有这样的评改记录“‘替’改为‘代替’,念起来顺口些。”(561)

叶老还将这个方法推荐给了自己的朋友,和学生一起改作文的时候,也要和学生一起念上几遍。“也可以跟学生共同念文稿,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顿住。”(489)

六、形式多样

如果作文评改的形式始终是单一的,那么效果也就不会太好了。所以,叶老认为我们只有实现多花样的评改。才能让学生对写作更感兴趣,进而有更多写作和发表的欲望。

叶老认为比较好的作文评改方式有几种:其一是面改。叶老认为“给学生改作文,最有效的方法是当面改。”

但是“当面改不是经常可行的办法。一般是把全班的文稿改好,按期给学生评价指导。”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某一段为什么不好,所以要改,某一段为什么不通顺,所以要改,评讲才有可靠的材料,指导才有确切的依据。”(489)

光这两种方式叶老认为还不够,叶至善先生在《文章评改序》里提到“父亲常常跟语文教师说,是否可以换个办法,或者教师只指出习作的主要缺点,让学生自己修改;或者每回作文挑出一两篇来,在课堂上跟全班同学一同讨论修改;或者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回作文在小组中相互提意见,由教师指导进行修改。”

叶老的文集里对这些评改方式也有明示“至于批改,无论全班改,轮流改,重点改,必须使学生真正明晓教师之用意,且能用之于此后之实践,乃为有效。尤须所批所改无不中的,悉得其当,使学生受真正之实益。如何使学生真正明晓,此教学方法之事,未可忽视。如何使所批所改无不中的,此系于教师之业务水平,尤关重要。”看来,要实现多形式评改,最终还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另“轮流批、重点改之外或更有他途,如以某一学生之文为材料,书于黑板,师生共改,而教师于此际起主导作用。全班学生如真能人人用心,其受益必不鲜矣。”

相信如此丰富多样的形式,定可以改善目前作文教学的僵局。

七、引导自改

叶老说:“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联系,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721)他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717)

要实现学生自改作文,不能靠传统的传授——老师讲,学生听。这样效果不会很好。“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725)

叶老非常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他中写道“多方善诱导,厥绩将无伦”,叶老将启发诱导提到很高的地位。在作文评改中,他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为学生改易文稿,令探索所以改易之故,此一举尤堪称美。”(727)

他还说“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顿住,向学生提出些问题,”这样做的效果有两种:

“一是他悟出来了,原稿写得不对。”“二是他动过脑筋还是不明白,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这儿向他提问题。这样他会感到异常困惑,在这异样的困惑的时候听到老师的改正。” (727)这两种方法都会让孩子念念不忘。”

“当然,修改的文章的权利应该首先属于学生他自己。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经常有作文的需要。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157)由此可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而自会、不改而自顺。

启发

白居易《与元九书》,有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根是感情,苗是语言,花是声韵,果实是实义。

我觉得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也说得通。只是就着叶老的作文评改观,得改一改更好。

1、尊情

何谓尊情呢?根据叶老的作文评改观我有以下几种理解:

首先,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不要用八股文的那一套来限制、遏制他们的生活积蓄,让他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生活中那些平淡的积蓄都是没有写的价值的。从而,遏制他们发表的欲望,让他们视作文为畏途。

其次,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要因为大量的批评、修改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从而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最后,要尊重他们渴望被肯定的心情。无须将他们的作文和更优秀的作品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横向去看他们一个阶段的作文,一旦发现进步就值得好好表扬。

2、通言、顺声

“习作一课,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学生明乎此,认真练习,教者明乎此,认真指导,终必有成。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而竟不须改,乃是济也。果臻文理通顺,习作课即为成功。”(724)

言语之“通”有两个界定。一者“‘词’使用得适合”,二者“‘篇章’组织得通顺。”(400)只有“‘词’适合了,‘篇章’调顺了,那就可以无愧地说,我们的文章‘通’了。”

这里对于教师的教学就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教学生“斟酌用合适的词”,另一个则是“组织关联的虚词”(400~403)

当然,我们明白通言和顺声不宜分开。稿子既要写得看着通,听着顺,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念,以念促改是叶老提倡的方法。

3、养习

作文教学如果不培养良好的习惯,一定是没有效果的。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习惯: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养成说真话的习惯。

3)养成写作之前想清楚再动笔的习惯。

4)养成写完以后一边念一边改的习惯。

4、实义

义字是文章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思想。叶老认为“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不克任也。”(724)

但是作文教学也有可以做的,那就是真实地让学生反映出他自己的思想,不刻意拔高或者歪曲。如果学生的这个立意是有问题的也可以进行教育。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54358566-107 Email:lyxx_xug@xh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