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苑中学第二版B1
相关内容列表
首页 > 幸福悦读 > 大家读大家
《语文教学艺术镜头》读后感——刘阳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0-10-29


《语文教学艺术镜头》这本书是由肖培东主编,他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首届“我即语文”教学获得者,中语会课堂优化策略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语文学习》杂志《镜头》栏目主持人。他用自己的敏锐眼睛,在全国各地捕捉语文教学艺术镜头。

而《语文教学艺术镜头》这本书就是从《语文学习》的《镜头》栏目中精选出来的篇目集合而成的,这本书聚焦初中语文经典的一些课文,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集中展现了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乍一看可能会认为这本书只是集合了一些教学片段,其实不然,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其实是主持人肖培东老师精彩纷呈的点评,在我们学习和欣赏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镜头时,还可以通过肖培东老师的点评更加深刻地窥见教学前线真正的艺术。

“理性”和“务实”是这本书选择镜头的基本原则,肖老师说“教学的钥匙还有很多,但都会系在语言的绳索上”,所以当我在细读这些课堂的时候,就会反复思考这节课是否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否把语言实践活动作为达成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当读到肖老师对《台阶》的几组教学镜头进行点评的时候,结合这两年听到的一些优秀的课程,有了一些感悟,语文教学其实也有它的台阶,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教师都可以将其作为教学的台阶,只有抓住这些台阶并且铺好台阶,才能让教学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在咀嚼文字的过程中,领悟语文的独特艺术魅力。

结合之前教过的文章,我想到了朱自清《春》这篇文章,这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传递的是作者对于春天的无限热爱和赞美,那么作者朱自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体现这种感情的呢?于是我将《春》再次认真地读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

一、“着”和“了”

《春》一文当中“着”“了”这样的动态助词非常多,那么像这一类虚词没有实在完整的意义,到底能不能传达出作者的一些感情呢?我想凭借本身的语感而言,我们也知道,当然是有的,于是我就找出了一些这样的句子作了一些具体分析。

学生包括所有读者对这两个词的关注源自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从朗读的角度来看,当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冬天,对春天有着发自内心的期盼,读的时候可以将“盼望”二字进行重读,直接体现盼望之情,但是不是也可以将重音放在“着”上,因为“着”作助词的时候,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将其重读,可以表明“盼望”这个动作一直再进行,在持续,也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于春天的渴望之情。这也说明像这样的助词,在表情达意上是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这句中除了“着”以外还有助词“了”,它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时,一般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所以“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中将“来了”“近了”重读是不是也更能表明人民心中所盼已经成为现实,春天真的来了,让人读来十分欣喜。

在春雨图中,“着”字也有很多,例如“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些动词加上“着”字,全部都变成了进行时,我们似乎看到撑伞的人正在享受雨景,农夫应该也是对这样一场雨渴望已久吧;就连他们的房屋也在享受春雨的洗礼呢,我们能够欣赏到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虽置身于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依然美好。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他对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我觉得这三个“了”字也是需要关注的,写出了春天到来后人们的可喜变化——冬天人们呆在家里,现在来到了户外,所有的人都在迎接春天享受春光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三段是在赞春,作者都用了“着”字:更能表现春天一直都是生机勃勃的,春天一直都是美丽多姿的,春天一直都是活力无限的。

作者选用的什么词,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着”“了”作虚词时虽然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它们在朱先生的笔下却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它们都在传递着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二、反常表达

另外文章中还有一些反常的表达,在反常之中我们似乎更容易体会到作者的别有用心。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这就是一处反常的表达,它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句式“嫩嫩的、绿绿的”本来应该放在“小草”的前面。那到底有什么作用呢,首先从节奏上看,句子变短了,读起来变得更为欢快,而且将其单独从句子里拿出来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小草嫩绿的特点。而且从作者观察的角度来看,小草只有钻出来后,才能看到它的嫩和绿,所以先写“钻”出来,再写看到的嫩和绿的情状。在我们眼中,草是很快长起来的,但在作者的笔下,草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读起来很有惊喜的感觉。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的“逼”一般不与“眼”搭配,也是一个比较反常的表达,但是在这里却把细雨滋润后草色的耀眼很有力度地表现出来了,这肯定也是作者苦心经营的结果,足见语言大师雕琢语言的功夫。

结尾的比喻句也是比较反常的,从整篇文章来看,并不能看到春天“健壮”的特点,也找不到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启示联系前文的“钻”其实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草冲破土层旺盛的生命力了,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也是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达到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春天“新”“美”“力”的目的。这里也可以介绍一下,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为他编撰的中学课本而写的,在结束的时候应该点一下主题,升华一下。春天不仅“有意思”,而且还有“有意义”。因此这个主题就不应该停留在诗情画意之中,而应该有一点积极的、健康的精神。于是,就有了这三个比喻句,这种苦心是可以理解的,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更加积极的、更加昂扬的精神诱导。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之后的一些小小感悟,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细细欣赏的镜头。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实践与理论完美融合的书,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收藏并细细研读的好书,谢谢!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龙苑中学
地址:黄石路85号  联系电话:54358566-107 Email:lyxx_xug@xhedu.sh.cn